(四)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部门统计不仅为本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还配合政府综合统计完成了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和经常性统计调查任务,及时向政府综合统计提供国民经济核算必需的统计、财务、业务核算资料。同时,积极发挥智囊参谋作用,采取统计分析研究、定期向社会发布信息、编印部门统计年鉴或年度综合统计资料汇编等多种方式,为各级党政领导进行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统计咨询信息,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五)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省统计局也从管理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入手,制定了《山东省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山东省部门统计工作考核评比试行办法》等规定,有力地促进了部门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有序清理,对部门报送的调查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备案,极大地促进了全省部门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全省各部门按照职能定位,积极改革统计制度方法,切实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拓展统计服务领域,很多部门制定了统计工作规章,加强了对内设机构统计工作的管理和协调,部门统计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与政府综合统计形成良性互动,部门统计工作普遍得到重视和加强,也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先后被省统计局认定为省直部门“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单位”,省工商系统又被省统计局认定为全省首个省级“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系统”,为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活动树立了榜样。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我们广大部门统计工作人员开拓进取、辛勤工作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统计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而且也希望我们各个部门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和搞好我们各自的部门统计工作,努力推动全省统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是评价的第一个内容,就是从成绩的角度,从这五个方面看我们近几年的统计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部门统计工作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部门统计力量与工作任务严重的不相适应。如果说我们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省统计局这个矛盾很突出的话,我们部门统计工作的这个矛盾更严峻。从2007年对省直部门进行服务业统计工作督查情况来看,不少部门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我说的专门统计机构就是明确一个专门的处室,专门干这件事,并不要求大家一定要有一个统计处,这个要求是过分的,但就是有一个处室专门干这件事,很多单位也做不到,有的单位仅仅是一两个人兼职从事统计工作,不能满足统计任务对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要求。随着统计调查单位的迅速增加,统计工作量迅速增大,加大了统计工作的难度,同时统计调查单位的构成日益复杂,统计分组增多,比重变化起伏大,加之各种经济实体经营形式多元化,被调查者的合作与支持程度大为下降,部门统计的力量远远不能适应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这件事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但是还是要千方百计争取解决,这里就涉及到机构人员编制,这是个老大难问题,省统计局只能呼吁,我们自己也说了不算,也只是呼吁,但是不要轻视这个呼吁,呼吁就能形成一种舆论,舆论就能影响决策。因为我们的上级领导,也是高明的领导,聪明的领导,也是要干事业的领导,他不会长期对合理的要求置若罔闻,所以我该呼吁的还是要呼吁。我们省统计局作为政府统计的主管部门,我们更是要呼吁,实际上我们在各个场合都呼吁给各个部门增加统计力量,我们自身也要增加。同时,随着统计需求的日益增加,我们机构的力量也要增加。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就是需求。需求是推动工作最重要的力量,最根本的力量。你的工作自己吆喝重要基本没有用,要看有没有需求。那么对我们统计的需求现在是什么概念呢?叫做日益增加、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有这么多的需求在这摆着,谁来满足呢?就要靠我们的机构和人员,所以这件事情大家要有信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我们部门内部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内部调剂一下力量,强化一下统计,这件事情拜托各位回去汇报的时候一定要汇报到。二是统计调查重复交叉现象较为突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分工不明确,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政府部门相互之间在职能上存在交叉与重复,特别是彼此在调查项目的设立、具体调查项目的统计指标设置方面存在重复统计和重复调查现象,造成数出多门,相互矛盾。这一方面浪费了统计资源,我们本来力量就不足,还做了些重复的事情;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统计数据的质量,还加重了基层统计调查负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来研究,来协调,看到底怎么办。就比方说这个农业产量的统计,这件事情好多部门都在同时做。首先是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它的抽样调查,被认为是国家法定数据,它每年都搞。山东省2009年的调查数字是多少呢,863亿斤;那么农业部门,也要调查产量,也有产量统计,这个数就比山东调查总队的要大;气象部门利用卫星资料也能推算出产量来,这就是气象产量;粮食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管理部门也关注产量,它用自己的方法也形成了产量统计。这么多的产量,互相之间还不一致。从这个例子来看,我们有没有必要这么多的部门都搞这一件事情?一个部门搞,其他部门资源共享就可以了,何必都要自己搞呢?三是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部门统计制度方法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计调查指标既多又缺,多的是计划经济或者是反映计划经济的生产指标、总量指标,缺的是反映市场经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统计指标。我们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受到这方面的批评也挺多,我们现在也是既多又少,多的是总量指标、平均指标,少的是差异指标,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很关注,关注的同时也有质疑,很大的质疑是各级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职工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两个指标与公众感受差别太大。这说明我们对这两个统计指标对外解释不够,也说明这两个指标确实有缺陷。平均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定要有,但是平均指标容易掩盖差别,所以还要有差异性指标。比方说,10个人有100元的收入,人均10元,这是个准确的数,不是个假数;但是在这10个人中,有一个人有90元,其他9个人有10元,这个人均差别就足够大了,这个差别如果在统计上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来,就可能引起质疑。四是部门依法统计的意识比较薄弱。目前部门统计存在着一些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部门统计中违犯统计法律法规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部门统计调查项目不按规定审批或备案;执行国家发布的统计标准还不严格;重要的统计数据在公布之前没有按要求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协商;不能按制度要求向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报送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部门统计和财务资料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全省部门统计的整体有序开展,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魄力,都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和妥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