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杜昌祚同志在部门统计工作暨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一)部门统计是宏观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由于我国政府统计实行的是条块结合的混合型体制,各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即各级统计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涉及国情国力的大型普查、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经济指标的区域统计,这是块块。而部门统计主要承担社会事业、行业管理的统计工作,比如文化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厅的统计范围。从行业来看,第一、二产业统计的大部分主要由各级统计局主管,第三产业统计的大部分领域主要靠部门统计。现在山东省服务业增加值,大概地说,省统计局直接掌握的资料,形成的增加值有40%左右,来自于各部门的资料和核算的增加值60%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离开部门统计,山东统计既不完整也不准确。比如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邮电业,主要是由交通运输厅来统计的,金融业是由银行来统计的,等等。省统计局直接统计的相对较少,大量依靠部门统计,如果部门数据上不来,我们的核算就是无米之炊。同时,在各项大型普查中,部门的作用也十分突出,我们第二次经济普查中有27个部门参与了普查活动,其中武警、铁路、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普查全部由这些部门直接承担,其他的调查是各个部门都参与进来。可以说,部门统计涉及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部门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备性,直接影响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和决策。

  (二)部门统计是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这是从每个部门自身的需要来说的,各部门要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能也离不开统计。因为依法设立我们这么多部门,主要就是依法行使管理职能。要管理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其中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对自身行业和系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统计。各个主管部门都担负着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为了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行政管理职能,就要做到“知上策、识下情”。所谓“知上策”就是要熟悉上级政策,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向。所谓“识下情”就是要掌握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提高这三个能力,部门管理者就不能离开统计工作和统计信息。作为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只有充分重视统计工作,充分掌握并利用本部门、本行业的大量统计信息,开展分析研究,善于用数字说话,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部门政策和对策,做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这个道理其实比较浅显,就是说你这个部门要从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从低效率管理上升到高效率管理,最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好统计信息,而且统计信息的量要足质量要高。所谓量足就是信息量要大,仅了解少量信息,很难做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所谓质量高就是统计信息要准确。从这个意义上讲,衡量一个部门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他对部门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看他对部门统计数据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程度。如果连基本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对比都搞不清楚,就无法谈管理。长期以来,我们的管理不够规范,不够精准,不够有效率,直接原因就是我们对很多情况若明若暗,经常说大概有多少,大约怎么样,缺乏一种对经济社会状况很精准、很全面的把握。所以我认为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水平,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提高政府统计水平,包括提高部门统计工作的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