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①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②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的桥面系车道长度;
③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④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8)公路隧道=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对中隧道、短隧道的划分进行了调整,其它指标保持不变。隧道分类的调整问题参照桥梁进行。
隧道按长度分类标准如下表:
┏━━━━━━━━┯━━━━━┯━━━━━━━┯━━━━━━┯━━━┓
┃ 隧道分类 │ 特长隧道 │ 长隧道 │ 中隧道 │短隧道┃
┠────────┼─────┼───────┼──────┼───┨
┃隧道长度L(m) │ L>3000 │ 3000≥L>1000│1000≥L>500│L≤500┃
┗━━━━━━━━┷━━━━━┷━━━━━━━┷━━━━━━┷━━━┛
(9)互通式立交桥:上下各层公路之间用匝道或其他方式连通的立体交叉,其桥梁的长度以路线前进方向主线上的桥梁长度为准进行统计。
二、公路密度及通达情况统计表(交行统5表)
1.本表目的:反映公路密度及乡(镇)、行政村公路通达情况。
2.填报说明:
(1)公路密度:指一定区域内公路总里程与该区域国土面积或人口之比,计算公式为:
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计算)=公路里程数(公里)/国土面积(百平方公里)
公路密度(按人口计算)=公路里程数(公里)/人口数(万人)
人口数以国家公布上年末人口数为准。
(2)通公路情况:
公路通达:包括因村道而通达的乡镇和行政村。
通公路的乡(镇):公路通达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乡(镇)。
通公路的村:公路通达或穿越该村所在地的行政村。
通未铺装路面情况:是指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中,公路路面类型为未铺装路面的乡镇、行政村数量。
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数量=通有铺装路面(高级)数量+通简易铺装路面(次高级)+通未铺装路面情况。各地在进行统计时,可以按通公路的路面类型分别进行统计。
乡镇数和行政村数原则上与去年数变化不大,变化较大的数据,必须进行认真核实。
(3)区划名称要求省级单位填写到地、市级,地、市级单位填写到县级。
三、公路路线基本情况明细表(交公路21表)
1.本表目的:反映全国国道、省道公路明细信息,基本满足部行业管理和对社会发布出行信息的需要。
2.填表范围:所有纳入行政等级为国道、省道的公路。
3.填报说明:
(1)本表按公路所属路线行政等级从高到低、路线编号从小到大顺序填报。
(2)本表应按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类型、行车道数、是否为重复路段、是否为城管路段、是否为断头路段、是否为断链以及大中城市出口分线分段进行填报。
(3)“路线名称”、“路线编号”按《公路路线标识规则》(917.1~917.22000)、《关于做好全国路线命名、编号及里程桩标识等工作的通知》(公普办字[2000]002号)及相关规定填报。路线名称还应填写地方名称。如:G210标准名称为“包南线”,陕西部分路段地方名称为“西万公路”;G320标准名称为“沪瑞线”,安徽省部分路段地方名称为“合宁路”;北京市八达岭高速公路,其“路线名称”及“地方名称”准确填写法应为“丹拉线”和“八达岭高速”;“路线编号”为“G025”。“路线编号”只填写一位字母码(G、S、X、Y、Z)加三位数字码。
(4)所在行政区划代码填写到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