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简练效能原则,充分利用管理资源和资金,力求资源充分整合,管理取得实效。
三、建设内容
(一)基础地理信息的扩容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网格化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是全区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重要保障。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扩容建设工作包括:各镇区网格化区域的确定;万米网格的划分;区城市管理相关部件地理信息的测绘、收集、入库;GIS地图数据库的扩容,GIS信息平台的扩容。
1、管理区域划分
金山区城市数字化管理镇区覆盖按照“覆盖城市化区域、满足管理诉求、提升管理效能”的思路,在金山卫镇实行管理试点的基础上,对各镇区进行分批网格覆盖。
(1)网格化部件调查和管理范围:全区网格化管理覆盖项目分六期进行,目前已完成前三期建设并投入运行。一期项目为石化城区(4.9平方公里),山阳地区(1.5平方公里),一期项目覆盖面积共计6.4平方公里;二期项目为石化城区(1.4平方公里)、山阳地区(4.3平方公里),金山卫镇(1.4平方公里),二期项目覆盖面积共计7.1平方公里;三期项目为朱泾镇镇区(1.85平方公里)、枫泾镇镇区(1.15平方公里),三期项目覆盖面积共计3平方公里;四期项目为亭林镇镇区(约2平方公里)、张堰镇镇区(约2平方公里)、廊下镇镇区(约1平方公里),四期项目覆盖面积共计约5平方公里;五期项目含吕巷镇镇区(约3.5平方公里)、漕泾镇镇区(约2平方公里)、金山工业区(约2平方公里),五期项目覆盖面积共计约7.5平方公里;六期项目为金山卫镇镇区(约2平方公里)、山阳镇镇区(约2平方公里)、朱泾镇镇区(约2平方公里)、枫泾镇镇区(约1平方公里),以及新城区(约5平方公里),六期项目覆盖面积共计约12平方公里。最终实现区内管理覆盖面积总计约41平方公里。
(2)镇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根据各镇区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步实施。实行“一级管理平台,一个管理标准,属地化管理”,即以区级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受理终端实行一级受理派遣,各街镇不再增设二级受理平台,仅配备管理处置工作平台;将街面事部件统一归入5大类84种管理部件和32种管理事件,统一管理标准,从而提升镇区管理效能;实行属地化管理,管理主体为该区域行政主体不变化。
2、工作网格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