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实现以室外为主的“无线城市”全区覆盖。(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发改委、新城公司;督查反馈单位:区科委)
一是稳步推进“无线城市”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安亭、南翔、马陆三个镇的室外设备安装、取电工作,开展了无线网络启动站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优化、工作站点的无线上网性能检测、无线网络漫游机制启用以及带宽扩容等工作。二是重点推进嘉定新城核心区无线网络覆盖工作。嘉定新城展示馆展示区域的无线视频功能基本调试完毕。三是推进无线网络在公交车上应用。区交通运输综合信息系统已投入试运行,首批180余辆公交车硬件改造均已完成。
37、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以强化工作规范化和透明度为途径,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水平。(责任单位:区国资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财政局;督查反馈单位:区国资委)
一是加强财务信息监管。完成了国资信息监管系统一期系统、查询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试运行,正在开展年度决算预审和企业中报审阅、季度会计报告编制上报工作。二是加强经营预算管理。制定并下发了《关于2009年区管、委管企业国资经营预算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已有国资公司、新城公司、新安亭公司、绿洲集团和烟草公司等5户企业申请预算调整。三是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出台了《关于建立国资系统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了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拟定了《嘉定区区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有关建议和设想”,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的政策措施以及加强投资管理的几点要求;制定了《嘉定区国资委政务公开事项及工作流程》,明确各科室职能,方便企业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了《关于嘉定区粮食系统企业整合改革方案》,进一步提高粮食系统资产质量、盘活存量资产。四是健全企业领导人员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突出主业考核、行业对标,制订了《2009年度区管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实施办法》,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五是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履职机制。健全和调整了国资公司、嘉房经营集团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完成了嘉房置业、嘉加集团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配齐配强了国际汽车城集团、新嘉商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委派了6个企业的监事会主席。制定了《嘉定区国资委外派董事工作规程(试行)》,配合组织部对《区管企业监事会主席管理细则》进行了修订,制订了《嘉定区区属企业董事会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38、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责任单位:区国资委、区发改委、区农委、区民政局、区委政研室;督查反馈单位:区国资委)
一是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制的目标,并指导各街镇建立了工作组织框架。二是完成了34家原挂靠集体的私营福利企业“摘帽”工作,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三是重点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资产台帐,并启动相关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四是根据市农委的统一要求推进资产清查工作,徐行、华亭、外冈和新成路街道已基本完成,工业区、江桥、菊园正在实施中,南翔、马陆、安亭和真新街道也将在年内完成。五是进一步规范集体资产处置、企业产权转让工作。完成撤制后生产队集体资产处置批复7件,涉及南翔、安亭、菊园新区3镇所属4村13个村民小组,集体资产处置金额合计2400余万元。受理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备案项目32件,账面金额1.56亿元,评估金额3.4亿元,增值率达到119%。
39、规范土地流转增加粮田补贴和提高农民收入。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促进和规范本区土地流转,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区粮田面积任务的完成,提高农民收入。(责任单位:区农委,相关镇、嘉定工业区、区财政局;督查反馈单位:区农委)
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区镇两级财政出资2700多万元,通过增加粮田补贴,促进土地流转,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土地的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退休农民的最低月养老水平达到460元,未退休的农民的种粮承包土地流转收益年补贴300元/亩。二是促进规模化经营。全区新建了7家大型粮食合作社,并继续扩大已建12家大型粮食合作社的规模。投资400多万元,帮助合作社配套建设必要的生产辅助设施和农机具,包括仓库5080平方米、晒场14800平方米、烘干机房200平方米等,使全区19家大型粮食合作社经营粮食面积超过5万亩,实现粮食的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三是强化惠农政策。年内直接发放现金补贴1594.23万元,并且继续推行粮食生产“四统”服务,小麦、水稻均实现种子统供,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粮食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