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利
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2009年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1850件以上,2010年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2000件以上,截止到2011年初,使本区的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进入区县前列。定期选拔宣传区域内创造、运用、保护专利制度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单位;不断产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和产业;在本区杜绝专利侵权行为。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择1-2个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业,通过开展“产业链相关企业专利实施”等项目工程,进行知识产权的转化与运用,培植本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二)商标
商标申请量稳步增长,2009年每百万人有效注册商标3900件以上,发展培育上海市著名商标15件以上;2010年每百万人有效注册商标4300件以上,发展培育上海市著名商标18件以上。继续采取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扶持培育区域内新的著名商标,形成更多的拥有知名商标品牌的优势企业和产业;同时注重对原有著名商标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本区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推动著名商标商品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效遏制本区市场的商标侵权行为。
(三)版权
在本区切实落实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截止到2011年初,本区政府与其它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率达到100%,区域内音像制品和出版物的正版率达到100%,同时使软件登记量与本区经济同步增长。发展本区核心版权产业,并使核心版权产业的产值占本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继续宣传推动本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普通市民使用正版软件;继续规范出版物市场,打击盗版侵权行为。
四、重点工作
(一)完善本区政府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完善本区政府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健全本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完备本区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围绕本区的主导产业完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它与上海市、与其它区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沟通和衔接,建立本区政府与区域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与区域内的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之间以及与其它区政府之间的定期知识产权工作交流机制,形成分工合理、职权明确、执行有效的一整套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从工作体系、效率、水平等各方面都达到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区的标准。
(二)切实提高本区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
根据本区企业与产业的现状,利用区域内的比较优势,重点扶持和支持主导产业,形成以构建新材料、民用航空制造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电子电器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区域发展格局,以重点带动提高本区所有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能力。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运用,帮助本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评估与质押等途径,解决融资上的困难,使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力。继续加大投入专项经费,支持企业专利申请,奖励发明创造;奖励支持企业申报上海市著名商标,努力争取将著名商标打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