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实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液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血液管理事业发展是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规划的各项任务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切实保障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尤其要统筹考虑辖区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和采供血服务能力建设,确保采供血工作与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二)争取政策扶持,完善工作机制
  为确保本市血液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会商财政、人保相关部门完善支持政策,为逐步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血液管理体系奠定基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液管理机构加强规划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相关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规划实施的阶段性评估,及时调整偏离规划目标的政策措施,推进规划有效实施。
  (三)加大经费投入,发挥资金效能
  为保障规划内容分步分类稳步推进,力争既定目标逐一实现,在经费保障上,特别是在为确保采血数量、提高血液质量等方面争取必要的财政投入,加强“两金”(用血互助金和献血补偿金)管理和运作,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附件:1.上海血液管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
  2.关于指标体系的说明
  附件1:
  上海血液管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
| 指标名称 | 统计口径 | 属性 | 2015年目标值 | 
| 全血募集总量 | 全市献血人份 | 预期性 | ≥52万人份 | 
| 单采血小板募集总量 | 全市单采人份 | 预期性 | ≥4万人份 | 
| 自愿无偿献血比例 |  | 预期性 | ≥98% | 
| 400ml献血者比例 | 街头献血人群 | 预期性 | ≥60% | 
| 血液报废率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检测项目 | 约束性 | ≤3% | 
| 血液核酸检测率 |  | 约束性 | 100% | 
| 自身输血率 |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 | 预期性 | ≥15% | 
| 建立科学合理用血评估体系 |  | 约束性 | 组建3-5个按临床专业划分的输血质控专家组 | 
| 优化献血点位 |  | 约束性 | 3-4个 | 
| 建立无偿献血招募讲师团队伍 |  | 约束性 | 50人 | 
| 建立无偿献血宣传招募队伍 |  | 约束性 | 1000人 | 
| 建立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 |  | 约束性 | 10000人 | 
| 创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区 |  | 预期性 | ≥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