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进一步提升区域绿地覆盖率。加大绿地公园建设,结合旧城改造,推进苏州河景观绿地、武宁绿地、楔形绿地、面粉厂绿地、建民村绿地、外环生态专项等绿地建设。提升绿地、公园品质,对长风公园等4个公园进行改造,开展园艺、文化、生态等主题活动。2011年前,区“文明公园”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05平方米,区域绿地覆盖率达23.7%以上。(区绿化市容局牵头、各街镇配合)
3.加大区域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到2011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以环境容量指导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为方向、以战略环评和总量控制为手段的综合决策支撑体系。基本建成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保障城市环境安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循环经济在重点领域形成特色和示范;环保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0.15万吨以内。
我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8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5%以上;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0%,全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区域和交通干线噪声基本达到标准要求。继续深化环保绿色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环保绿色小区1个;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3所,建成区级绿色家庭20户。(区环保局牵头,各街镇配合)
4.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公益性文化活动
加快新建、改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文化设施,到2011年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全区、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服务便捷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公共文化网络设施实现全面覆盖。全区公共文化场馆面积达到132155平方米,平均每千人达到152平方米,高于上海市公共文化场馆每千人50平方米的法规要求。
围绕世博开展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继续举办苏州河系列龙舟赛,2010年举办苏州河主题歌曲创作及展演活动,充分展示普陀风采。发动社区内的群众文化团队共同参与,结合重要节日和各街镇特色品牌项目,在全区九个街道(镇)分阶段开展一系列“迎世博”群众文化活动,以形式新颖独特的文化活动来宣传世博,在社区居民中掀起迎世博的宣传高潮。
立足“上海西北文化中心”功能定位,根据我区总体规划、资源优势和需求特点,初步构建文化信息、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动漫影视、广告印刷、文化物流等优势产业门类,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普陀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逐年增加。(区文化局牵头,各街镇配合)
5.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着力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开展争创窗口服务示范岗活动。以迎世博为抓手,推出“微笑的天使、满意的你”主题实践活动,在部分医院开展主任接待日、流动服务岗、出入院温馨提示卡等便民服务新举措。并在窗口推出“十要”公约文明服务,即:岗位要规范,窗口要热情;环境要整洁,流程要便捷;服务要主动,问诊要细心;接待要微笑,医患要沟通;病人要关爱,工作要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