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以特色校建设为基础,以高中示范校为龙头,以科技、人文、信息、艺术、体育等五个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为重点,在联盟内建立区级实验校,大力实施“雏鹰计划”和“翱翔计划”。建立专项实验班或社团组织,加强与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带领学生走进知名高校实验室,引进专家学者定期授课,派遣学生到海外留学或进行短期培训,完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课程体系,实行弹性学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校外教育机构资源优势,设立顺义教育文化节,开展五项素养全方位特长技能展示,激励人才成长;探索学段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直升通道,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新机制。
(六)开展办学体制改革,构建科学合理教育体系。
1.开展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实验。深化管理改革,按照“核编到校、评聘分离、逐级聘任”的原则,实行全员聘任。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尝试在完成政府招生计划基础上的自主招生。各高中校每年将15%左右的入学指标以推优生或特长生的形式分配到农村学校,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2.开展民办学校体制改革实验。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进行自主课程改革实验,提高教育质量。探索招生方式改革,增强办学效益。在教师聘任与使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能够调动教师积极性、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
3.探索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新机制。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和教育质量的考核,对办学质量优异的学校给予奖励。鼓励优质民办教育机构到我区办学。按照有关规定,将布局调整后部分腾退的校舍和闲置设备租借给民办学校。安排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
1.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成立我区中、小学教学评价指导服务中心,健全各个学段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教学进行跟踪性指导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健全中小学自我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我区中、小学办学质量发展性评价电子平台,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办学质量档案,定期进行发展性评价,完善学校办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机制。依托评价电子平台,建立多维多级评价体系;探索以第三方机构为主体的诊断性评价;完善以家长为主体的社会评价。
3.探索表彰奖励机制。针对联盟和组团开展的重大实验项目,依据工作进展及取得的成绩,结合中、小学办学质量督导评价结果,对优秀项目主要参与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四、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