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敬业爱生为重点,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1.健全师德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深入贯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广泛宣传师德楷模、师德标兵以及长期在农村任教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将他们的事迹集结成书,发挥模范教师的榜样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每两年举办一次教师师德论坛。
2.完善对教师职业行为约束与激励机制。教师要做到“四要”、“十不准”。“四要”,即要把教师职业作为事业去追求;要把育人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去做好;要对所教的每一名学生有基本了解,能进行平等的交谈;要善于让每一名学生接纳自己,取得学生的信任。“十不准”,即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有侮辱、歧视学生的言行;不准进行“有偿家教”活动;不准擅自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不准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接受礼品或钱物;不准在校内工作期间吸烟、饮酒、打牌;不准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参与赌博活动;不准私自参与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性办学活动;不准以任何理由私自误岗、脱岗、离岗,严禁将手机和与教学无关的物品带入课堂;不准在校内不修边幅,穿戴与教师身份不符的服饰。
要以“四要”、“十不准”为起点,大力倡导“敬业爱生、乐学善教、平等合作、廉洁奉献”的教师基本道德规范,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区教委和各学校要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3.营造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学校文化环境。各学校要以文明学校、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现代学校特色文化,以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助长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实施“人本管理”,彰显人文关怀。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促进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每年评选优秀师德群体20个,荣获优秀师德群体的学校在先进学校评选中予以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