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提升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加快提升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水平。以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再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失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后备技能人才的需要,重点面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定向劳动预备制培训,鼓励当年退役士兵以及有培训需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六)广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类创业培训基地,通过提供创业培训补贴等办法,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各类群体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参加创业培训。
(七)加快推进“1688建设工程”项目建设。2011年,确保许昌技师学院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开工,市高级技工学校整体搬迁,鄢陵县技工学校新校区建成,许昌县技工学校(技能培训中心)开工,襄城县技能培训中心选址立项,魏都区技能培训中心选址立项;建设2所公共实训基地,其中市直建成1所,禹州市建成1所;建设20所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其中禹州市、长葛市各建成4所,许昌县、襄城县、鄢陵县、魏都区各建成3所。
三、推进措施
(一)以项目带动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选择具有较强培训能力、达到一定培训规模的培训机构,实施重点项目支持,建设一批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示范项目;以重点企业、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为基础,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我市获得省级以上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为依托,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现有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基础,建设一批民办短期培训示范基地;以现有公共就业训练中心为基础,建设一批示范性公共就业训练中心。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支持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二)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市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的沟通联系,定期通报和交流情况,分析总结工作,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协调做好工程各项工作,合力推动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有效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健全引导激励机制。引导用人单位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制度。企业招用技术岗位职工,应从获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并根据所持职业资格证书和实际技能水平合理确定工资待遇。鼓励企业开展评选企业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等符合企业内部发展需要的奖励活动。鼓励企业采取岗位津贴、专项奖励等激励措施,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收入,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组织开展第三届“许昌市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对荣获各级技术能手的技能人才给予大力表彰奖励。建立对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机制。认真总结交流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在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建设中的先进经验,表彰一批在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强力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