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09-2012)的通知
(浦府〔2009〕340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功能区域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现将《浦东新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09-2012)》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00九年十月十日
浦东新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09-2012)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09]9号)以及上海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6号)的精神,根据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新形势下面临的战略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积极对接国家、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行动部署,着眼南汇划入浦东新区以后形成的宽广空间,充分发挥浦东在资本、技术、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推动张江的研发创新实力向浦东的产业实力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主体地位,依托企业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龙头企业的形成机制上,既重视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也重视培育一批本地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成为细分市场领域的龙头企业。
2、充分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对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按照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九大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消除制约产业化的体制性和制度性瓶颈,实行政策聚焦。充分发挥南汇划入浦东新区后的空间优势,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推动张江和金桥两个高新区向南辐射,形成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3、充分依托市场与资本对产业化的支撑作用。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按照企业成长规律要求,进一步调动信贷、投资等各种社会资本,利用国内国际等各方面资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对企业成长的导向作用,按照市场规律引导优势资源支持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能力。
4、充分发挥国际创新资源对产业化的牵引作用。针对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导入全球资源,积极引进海外华人中的高端人才到浦东新区创业;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引发海外资产大幅缩水的机遇,支持和鼓励浦东新区的企业以跨境并购等方式,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和项目;关注重点产业领域世界前十名企业,加大引进力度,吸引其落户浦东新区。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总体目标
在上海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浦东新区要成为主战场。到2012年,浦东新区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达到4500亿元,并力争实现更多。
(二)重点领域和发展布局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总体布局有九个重点领域,浦东新区在其中的八个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浦东新区要充分把握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聚焦八个产业领域中的若干重点,在北起外高桥,南至临港,中联金桥、张江、康桥、祝桥、南汇工业园区的带状区域中重点部署产业化基地,集聚重点企业和项目,实现技术引领和产业跨越发展。
1、对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领域,浦东已经具有一定优势,要进一步实现较快发展,巩固比较优势。
生物医药。到2012年,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30亿元,服务外包收入达到70亿元,基本建成研发水平国内领先、产业链布局合理的国家重大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重点聚焦抗体类药物、中药及天然提取物、新型疫苗、微创/植入器械、诊断试剂、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生物科技农业以及CRO(合同外包)、CMO(委托生产服务)等。
张江、外高桥要进一步强化新药研发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等研发创新成果在国际医学园区实现产业化,推动新药项目在康桥、金桥、外高桥和老港实现产业化。
电子信息制造业。到2012年,集成电路、信息通讯、平板显示等产业规模达到115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建成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在内的国内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产业层级最高的产业集群,重点聚焦光刻机、刻蚀机、抛光设备、离子注入机、12英寸芯片生产线等项目;信息通讯和平板显示产业重点发展数字高清电视芯片、手机通讯芯片、信息通讯终端设备和4,5代AM-OLED平板显示生产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