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宁委发〔2011〕14号)


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南京建设、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石。南京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高水平推进“基石工程”,加强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推动科学发展,把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加强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深刻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教育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1年3月6日

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目录

  序 言

  第一部分 高水平推进基石工程 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部署

  第二部分 主要任务

  第三章 素质教育

  (五)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

  (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八)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九)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第四章 基础教育

  (十)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科学性

  (十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十二)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

  (十三)高水平实施特殊教育

  第五章 职业教育

  (十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五)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十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

  第六章 高等教育

  (十七)提高市属高校教育质量

  (十八)大力支持在宁高校发展

  第七章 继续教育

  (十九)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网络

  (二十)整合和开发继续教育资源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八章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二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十三)改进教育评价制度

  第九章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

  (二十四)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二十五)加强教育督导评估

  (二十六)完善中介机构参与机制

  第十章 改革创新办学体制

  (二十七)改革公办学校办学体制

  (二十八)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第十一章 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

  (二十九)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强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

  第十二章 教育开放

  (三十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三十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三十三)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三章 组织领导

  (三十四)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三十五)提高教育决策水平

  (三十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十七)维护教育和谐稳定

  第十四章 队伍建设

  (三十八)构筑教师人才资源高地

  (三十九)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四十)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四十一)着力培养教育教学专家

  (四十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第十五章 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

  (四十三)加大教育投入

  (四十四)完善投入机制

  (四十五)坚持依法理财

  (四十六)健全资助政策体系

  (四十七)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第十六章 教育用地规划

  (四十八)切实做好教育用地的规划与保护

  (四十九)明确教育配套建设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投入

  (五十)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第十七章 教育信息化

  (五十一)教育信息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

  (五十二)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发展相协调

  (五十三)教育信息化为学生特色发展服务

  第十八章 依法治教

  (五十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

  (五十五)推进依法行政

  (五十六)推进依法治校

序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所有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率先实现现代化,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南京教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为南京教育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发展,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平得到较好维护,教育开放不断扩大,教育活力不断增强,“学有所教”正向“学有优教”快速迈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名城”建设目标稳步推进。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功能日益凸显,在提高市民素质和促进城市发展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仍有差距,素质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推进,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突出重点。南京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科教和文化资源等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进而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面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对“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新使命,南京教育必须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加快发展。全市上下要以“高水平推进基石工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增强南京教育的发展力、影响力,提升全社会的教育满意度,使南京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南京经济转型、自主创新、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广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成为南京走在科学发展前列的坚强基石。

第一部分 高水平推进基石工程 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