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条 明确集体户单位职责分工
1、设立集体户的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入户用人单位集体户;
2、不符合设立集体户条件的用人单位引进的,原则上入户辖区内镇、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或村(居)民委员会人才集体户;
3、符合设立集体户条件但没设立的用人单位,已在市(区)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代理服务,引进人才可入户人才服务机构所设立的集体户;
4、经市(区)人才服务机构确认,实行先入户后就业办法的各类人才,原则上按本人意愿落户市(区)人才服务机构设立的集体户。
三、拓宽人才落户渠道
第六条 引进人才落户可单独设立家庭户和迁入亲属家庭户
1、引进科技、管理领军人才及符合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科研、教学等需要的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高级技师资格的人才,允许以用人单位产权的住房(含集体宿舍)单独设立家庭户;
2、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技师资格的人才,首次落户我市允许挂靠在城镇直系亲属或非直系亲属的家庭户;
3、引进具有学士学位或高级技工资格的人才,首次落户我市允许挂靠在直系亲属的家庭户。
第七条 放宽“购房入户”的条件。经市(区)人才服务机构确认,符合我市引进人才条件的各类人才,在全市范围内购买商品房,已办理房产证的,可办理落户手续。
四、规范集体户管理工作
第八条 建立户口挂靠协议制度。用人单位及入户人才须与集体户管理单位签订户口挂靠协议书,明确户口挂靠的期限,并随户口转移做好计划生育管理移交工作。
第九条 用人单位及入户人才均须与集体户管理单位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
第十条 分流用人单位集体户的“空挂户”
1、失业或自谋职业的人才,按“属地管理”原则将户口迁入原单位属地街道办事处(镇)、社区居(村)委会或工业园区集体户;
2、人才交流到新工作单位的,其户口迁入新聘用单位集体户,如新聘用单位无设立集体户,则迁入属地的街道办事处(镇)、社区居(村)委会或工业园区集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