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


  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强化服务保障,为中央在京文化单位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向重点领域集中,推进市属文化资源和中央文化资源合作、兼并重组。促进国有文化资源和非公经济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落实华北五省区市文化发展战略合作。强化文化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首都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出版发行联盟、影院联盟、影视产业联盟等创新型社会组织的协调服务职能。

  (五)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工程,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以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以加大研发投入、健全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协作为重点,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设计创意、艺术品交易等新兴文化产业。支持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提升设计产业国际化水平。支持文化企业开发原创性文化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推动文化与教育、体育、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的融合,培育形成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健全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对区域文化发展的统筹,引导区县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村落、创意工厂、主题楼宇、文化街区。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朝阳区、海淀区为中心,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力量建设好海淀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朝阳CBD-定福庄传媒走廊、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通州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加快建设国家广告产业园、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园、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中国动漫游戏城、798和宋庄艺术区、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推动首钢旧厂区、北京焦化厂转型利用。

  打造骨干企业和文化航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体现文化企业特点,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骨干文化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战略重组,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特大型国有企业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构建上市公司的北京文化板块。抓好有发展潜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加大对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京剧院、都市传媒集团、出版发行集团、广告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新媒体集团等的扶持力度,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首都文化航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育500家骨干文化企业、100家文化上市公司、50家百亿级文化企业集团、3至5家千亿级文化企业集团。

  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国家许可的文化领域,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实施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从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扶持非公有制优秀文化创意企业,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创意企业群体。

  培育提升文化消费业态。加强对市民文化需求和文化市场消费的调查研究,积极开拓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创造和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健全文化产品营销服务渠道,满足市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书店、剧场、影院等文化设施。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培育文化消费。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积极引导文化与教育、体育、旅游、休闲等结合的服务性消费。引导文化设施和重要交通节点周边配置便民商业设施,推动文化产品销售和服务向大型购物中心、售卖场及大型社区延伸,构建首都文化地理标识系统,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