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财政局、地震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震减灾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提升全社会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原则,以实现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目标,科学编制市、县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要广泛组织专家,在深入总结“十一五”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得失的基础上,按照《河池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确定的目标,科学规划防震减灾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设立专门机构,早谋划、早起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项目对接,推动“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重点时段和地区的震情跟踪和应急保障工作
2010年以来,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发,国内5级以上地震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市连续几年受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给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2009年11月18日都安保安乡发生3.0级地震之后,2009年12月29日、2010年1月25日,天峨县发生了两次3.0级有感地震,2010年6月28日至7月28日,凤山与凌云县交界3.0级震群,其中3.0-3.9级3次。自治区地震年度会商会将红水河流域西北段列为今年地震重点监视区域。面对复杂而严峻地震形势,各级地震部门必须强化震情意识,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制定重点时期震情跟踪和应急保障工作方案,做好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等期间地震安全保障。红水河流域和龙江河流域各县(市、区)要制定震情应急保障工作方案,做到思想有准备,工作有部署,人员到位,责任明确,确保震情速报、震情跟踪、应急处置协调、高效有序进行。要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保护力度,继续完善大厂矿区地震台网建设。要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网络的作用,专群结合,加强地震异常的收集和分析,抓好地震短临跟踪工作。要加强地震传言、谣言应对处置,及时对公众关注的地震相关问题做出解答,正确引导舆论,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抗御地震的能力
抓好震灾预防各环节工作,加强社会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建设,是提高全社会抗御地震灾害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法完备地震各项行政许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涉及基本建设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范服务,提高效率,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政策,抓好示范点建设,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步伐。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住建局、地震局要按照自治区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把中小学校舍建设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标准的要求,继续有条不紊的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