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条 地、县级建立林权流转登记管理中心,负责发布流转供求信息并办理流转相关手续,做好有关服务工作。
第六条 地、县级财政应将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二)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三)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依法、自愿、公平、有偿、平等协商;
(六)不得改变林地用途。
第八条 鼓励单位、个人参与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但要防止个别客商趁机低价收购林权;流转所得收益归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挪用和私分。
第九条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矿藏物、埋藏物和国家保护植物。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后,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古树名木的保护义务同时转移。
第二章 流转范围和期限
第十条 国家、集体、单位和个人经营管理,权属明晰且依法取得林权证书的森林、林木、林地可依法流转。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生态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不改变生态公益林性质的前提下,可以出租其森林、林木、林地,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发展森林旅游业。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不得流转:
(一)权属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
(二)未经依法登记并取得林权证书的;
(三)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
(四)已依法抵押的林木、林地,抵押权人未书面明确表示同意流转的。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