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意见

  5.健全旅游规划体系。根据《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各类旅游专项规划,重点编制《湖州城市旅游规划》、《湖州城区水上景观与水上旅游规划》、《全市生态(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妙峰山--西塞山生态文化景区规划》等规划,积极探索研究自驾游和散客自助游服务体系规划,并做好《总规》与湖州经济、社会、城市等规划的衔接工作。完善旅游交通规划。以提高旅游通达便捷为目的,加快完善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景区交通规划,并统一纳入交通道路总体规划和建设管理。
  6.优化旅游区域布局。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加大旅游资源整合,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要求,以城市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构筑旅游经济“三带十区”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湖州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南太湖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安吉竹乡生态文化旅游、德清名山湿地古镇旅游、长兴古生态茶文化旅游、南浔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等六大板块。培育建设十大品牌景区,打造十大精品线路。积极推进市区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工作,充分利用并提升法华寺、万寿寺、莲花庄、飞英公园、飞英塔、铁佛寺、中国湖笔博物馆等市区现有景点,挖掘赵孟兆页、陈英士、沈家本等名人资源,引入新的旅游主题和内涵;充分利用市民广场和旄儿港公园等设施,重点策划推出大型水景夜游项目,吸引市民和游客夜间游览消费,形成仁皇山新区的旅游和商业氛围,打造市区旅游新亮点,精心打造湖州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充分依托太湖旅游度假区,打造南太湖风情旅游度假品牌;整合挖掘妙峰山茶文化景区、西塞山等名人名山名词资源,规划妙峰山--西塞山生态文化景区项目,打造融名人观光、茶文化旅游、乡村休闲等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区;构筑市区历史文化、太湖度假、南部生态、东部工贸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中心和旅游目的地。加大旅游重大项目推进力度,至2012年,全市共实施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00亿元。五年内争取建成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旅游功能完备的大型旅游综合项目。以创建A级旅游区为抓手,五年内新增4A级以上旅游区3家,全市形成以4A级旅游区为主体的大旅游景区格局。
  7.强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为依托,全面实施《湖州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中心行动计划》,实施“1121”工程,即要以优化目的地环境为基础、以完善目的地产业为核心、以加大目的地营销和提升目的地服务为两大抓手、以强化目的地管理为保障,按照“显山、露水、旺城、荣镇、兴村”的理念,大力发展山地度假、积极推进滨水休闲、全面建设城市游憩、努力深化古镇体验、稳步提升乡村旅游,有效实施旅游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区旅游景点改造、南浔古镇改造提升和下渚湖湿地风景区、长兴古生态茶文化旅游区、安吉竹乡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六大旅游目的地建设。
  8. 健全旅游交通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高速公路至重点旅游区(点)的等级公路建设,优先安排新开发旅游区(点)的交通道路建设,2012年基本建成中心城市通往3A级以上旅游区的高等级公路以及旅游指示牌。旅游景区交通部门在新建、改建公路时应把设置旅游区(点)指示牌纳入公路建设规划;已建成的公路由旅游部门提出设置方案,经交通部门审批后共同组织实施。整合现有市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培训中心等,建设并运行新的集集散、自驾游和商务服务、咨询、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推进旅游惠民工程。加强旅游咨询服务,逐步在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等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强旅游信息提示,在旅游城市、星级宾馆、A级景区全面推行国家标准的旅游图文标识,入境游客集中的城市和旅游区要推行多国语言标识。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公共电话和一卡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推进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等自助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区也要结合实际,尽早启动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