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专业市场、农村新社区、商务楼宇、居民楼院、流动党员集聚区等建立党组织,建成100个区域型、产业型、流动型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继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重点从规模以上企业向规模以下企业延伸,加大在中介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协会、学会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统筹抓好国有企业、街道社区、机关、学校和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探索采取设立党建工作联络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等方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20、促进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深入实施“三级联创”和“创业创新先锋工程”,按照“五好”标准,全力打造领头型、育才型、实力型、创业型、活力型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行业各领域特点,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六百工作制”等工作机制,探索基层组织作用发挥的路径和载体。深化“双带双创”活动,完善创业服务网络和相关政策措施,推行基层党员干部创业承诺制和绩效公示制,建成100个示范党员综合服务中心,培育1000个农村党员创业示范中心户,每年帮扶5000户左右党员群众创业。
21、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加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建设,着力选优配强党委书记队伍,注重选派市级机关部门领导干部担任中心镇主要领导,注重从乡镇(街道)党政正职中选拔县区或市级机关部门领导干部。全面实施“领头雁”工程,大力选拔“一好双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探索跨村任职等方式,拓宽选拔渠道。注重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优秀进城务工人员中选拔村(社区)干部,重视加强村(社区)主职后备干部、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建立村“两委”主职干部“双述双评”制度,实行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和不合格村委会主任辞职承诺制。建立基层干部分级培训体系和实践培训基地,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7天。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加大在生产一线、高知识群体、大学生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力度。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党员轮训,探索分类式、差异化教育管理模式。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活动,健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促进党员作用发挥。普遍建立党员关爱资金,深化“双千万结对帮扶”工程。
22、整合优化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深入开展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健全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广泛开展基层组织区域共建活动,深化党带群团、一体共建活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行在流动党员集聚区实行“双联系、双登记”制度,加强对进城务工党员的双重管理,健全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