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13、努力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基本解决农村中小学饮水、就餐、住宿、如厕“四难”问题。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优秀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抓好农村教师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抓好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农村适龄儿童100%入学,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4%。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标准化初中和保育寄宿制合格学校创建工作。抓好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14、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着力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和利益导向机制,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格局。以强化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计卫联手”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以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为主的各项免费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的多元化生殖健康需求。严格落实“两非”管理措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打造流动人口管理新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完善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做好农村各项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强化部门职责,推进部门协作,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0‰、4‰以内。
15、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大力繁荣农村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完成五峰镇、牛庄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继续抓好农村文化室建设(农家书屋),新建农家书屋40户,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培育文明生活方式,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继续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活动,全年送戏下乡要达到50场次以上,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形成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申报工作,建立传承基地,开展传承活动。深入推进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普查数据资料的建档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