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着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加大农房新建和改造力度,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继续抓好特色民居和农民新区建设,扶持农民新建住房600户以上。以改厨、改厕、改圈、改水为重点,以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改造农民住房600户。围绕生态建设,通过培育特色产业种子种苗、根雕盆景制作、特种动物养殖、花卉种植培管、农家特色体验等形式,大力发展农家庭院经济,采取政策引领、部门帮扶、乡镇推动的办法,建庭院经济示范户100户以上。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新启动一批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村庄环境整治。
10、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整合脱贫奔小康、“616”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长乐坪镇新农村试点乡镇建设工作,重点在产业发展、财源建设、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方面取得突破,全面完成规划建设项目,力争试点建设工作见成效、显特色、出经验。引导已建34个产业专业村进一步提档升级,向纵深发展,扎实推进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新农村建设。加大县直部门帮扶力度,积极做好向省、市和其他对口帮扶单位的争取工作。创新投入机制,强化政策激励,实施整村整镇(乡)推进。
11、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坚持以脱贫奔小康总揽扶贫工作全局,认真贯彻《
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逐步做好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力争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逐步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把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作为扶贫开发村实施整村推进,完成“三个确保”任务。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按整村推进做法,扶持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产业建设,构建“一村一品、多村连片、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继续实施“雨露计划”与“阳光工程”等培训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科技明白人和致富带头人,逐步使每个农村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房改造相结合,积极实行扶贫易地搬迁,创新安置模式,全年完成扶贫搬迁1000人以上。
12、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便利店,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规范五峰镇、渔洋关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按限价内13%的补贴标准,认真落实国家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补贴政策。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发展农用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