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单位不得瞒报、漏报、缓报。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必要时可实施应急疫情报告制度,如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制度、登革热疫情动态报告等。
(二)疫情监测
1、监测区的划分与任务
(1)重点监测区:有疫情发生过,并有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的地区。此类地区要设置长期监测点,开展经常性的监测工作。
(2)易感监测区:凡有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虽无病例报告,但与上述地区人员交往较频繁的地区,也要对流动人口和媒介进行定期监测工作。
2、媒介监测:对主要传播媒介伊蚊的分布、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抗药性、带毒情况进行监测。
3、病原学监测:采集病人或可疑病人(包括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和伊蚊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毒株型别,观察其变迁,分析登革热发生流行的可能性及发展趋势。
4、血清学监测:了解人群抗体水平,用多型登革抗原监测人群血清抗体水平。
(三)灭蚊埃及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目前对登革热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根据多年国内外防治工作经验,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将防治登革热及其媒介控制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以灭伊蚊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登革热发生和流行。加强领导,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各级卫生部门要做好对灭蚊的技术指导工作。
2、灭蚊措施: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盆、 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以及建筑工地容器积水中,消灭和控制埃及伊蚊一般以消灭孳生地和幼虫为主。处理孳生地时要针对不同蚊种采取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虫:翻盆倒罐,填堵竹节、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对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食盐或缓释杀虫剂。
(2)杀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处理。
(四)疫点处理
1、疫点的划定:无论城市或乡村,凡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公尺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