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企业特别是民间投资。通过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手段,积极支持企业特别是民间资本扩大产业投资,壮大经济增量。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拓展民间投资的领域。
促进居民消费。启动实施全省机关公务员第二步规范津补贴工作,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增加职工收入。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重点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水平。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扩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贴政策,全面推行家电下乡网点垫付补贴兑付方式,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最高限价,扩大下乡产品范围和规模。
二、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支柱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为重点,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新兴产业产品目录,并据此调整企业技改贴息、“五点一线”项目贴息、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出取向,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环保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新医药、海洋产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形成产业集群。
支持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用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武装装备制造业。支持冶金、石化产业提高科技含量,拉伸产业链条。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
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服务业发展规划,整合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聚集区和产业带建设。
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支持“双百”工程建设,鼓励并购国外科技企业,引进先进的研发团队。
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建筑节能和二氧化硫减排,支持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支持造林绿化、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和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高中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和引导社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提高省属高校生均经费水平,努力构建高校经费可持续运行机制。支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特色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