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着力推进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求突破
(二十六)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全面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38所中小学,完成双山子、肖营子、凉水河3个学区建设,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11所。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完成满中迁建和县城第一幼儿园建设,确保8月底前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着力打造全市一流的教育园区。迁建县妇幼保健院,启动县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建设,完成土门子、八道河2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认真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文化广电事业,开工建设档案馆、传媒大厦和3D数字影院,完成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43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建设,“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建25个“新农村体育工程”。完成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光荣院、福利院和敬老院“三院合一”。做好民族立法工作。启动“六五”普法。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统筹做好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统计、气象、科技、地震、人防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十七)努力办好为民实事。重点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扩大就业规模,新增城镇就业2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9000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个就业岗位。健全社保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保障校园安全,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完成逸夫中学等6所学校改扩建项目;结合二小搬迁,对一小学生进行分流,切实解决好县城小学班容量过大问题。强化医疗保障,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参合率达到96%以上,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设安居工程,完成200套廉租房和100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房1500户。完善便民设施,新改建城区公厕6座,新建大型停车场2座、便民市场2个,增加停车泊位1500个。加强特困救助,建立与新农合等制度紧密衔接的新型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方式,逐步推行定点医院即时结算制度;城镇低保标准由每月225元提高到29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900元提高到1600元;为300名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免费复明手术。保障人饮安全,解决32个村2.4万人饮水安全和48个自然村1.3万人临时缺水问题。加大支农力度,安排专项资金2300万元,重点扶持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沟域经济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扶贫开发,启动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确保1.2万人如期脱贫;成立农户自立服务社,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