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第三章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把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新增一批百亿企业,建成若干千亿产业,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3-5家,其中,过400亿的企业1家。

第一节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按照“十亿级项目、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发展思路,以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信息化、低碳化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并举,推动石油化工、轻工纺织、机械与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层次有效提升。到2015年,率先建成石油化工千亿产业,力争把纺织服装、机械与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千亿产业。
  石油化工。以安庆石化油品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快安庆石化规模扩张,到2015年,安庆石化原油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力争达到1000万吨,为推动百万吨乙烯工程提供支撑。以石化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线,煤化工和生物质化工为两翼,利用安庆石化苯乙烯、丙烯腈、丁辛醇、液化气、芳烃等资源,引进国内外一流化工企业和战略合作者,支持曙光集团等地方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发展清洁油品、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专用精细化学品及复合材料深加工等产品,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遵循“大型、先进、系列、集约”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安庆化学工业区建设,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千亿产业基地和承接国内外化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到2015年,实现石油化工产值1200亿元,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纺织服装。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轻纺产业基地的目标,利用丰富优质棉和石化腈纶资源,发挥华茂集团技术、品牌优势,依托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按照“做强棉纺业、做深服装业、做专家纺业”的思路,承接发展中高档纺织品、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和支持原料、纺织、染整、服装加工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以终端消费品为主,融棉纺、化纺、家纺、茧丝绸、印染、面料、服装于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加强桐城羽绒制品、岳西工艺被和枞阳毛浴巾三大家用纺织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新型环保人造纤维和差别化特种纤维,大力促进环保型纺织和产业用纺织发展。力争到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
  汽车零部件和船用设备。提升国家级安庆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功能,引进和重点培育牵动性强的大型汽车整件企业,支持环新集团、安簧股份等企业发展,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形成产值5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安庆大发柴油机为主体的船舶配套业和枞阳、望江船舶为主体的船舶修造业,积极引进和培育舱室设备、甲板机械等其他船用设备生产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整装新型船舶、船舶关键设备快速发展,到2015年船舶制造及配套件产值达400亿元。积极发展铸锻、纺织机械、食品机械及零部件加工产业,形成特色产品突出、配套能力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体系。
  轻工及农副产品加工。积极发展制浆、造纸、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一体化产业链,把安徽华泰纸业培育成百亿企业。加快桐城、怀宁印刷包装工业园发展,提升产业水平。依托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加快建设食品研发、检验检测中心和专业市场等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优势企业,重点发展粮食、果蔬、茶叶、油脂、畜禽、水产等六大类产品,整合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面向长三角的重要农产品生产、食品研发、加工和供应基地。
  新型建材。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新型节能环保墙体、超细材料、化工新型材料、高档汉白玉精深加工材料等。做强以新型干法水泥为龙头的水泥制造产业,鼓励特色建材产业链延伸和扩张。到2015年,建材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专栏3:支柱产业重点项目
  石化。完成安庆石化800万吨/年油品升级改造工程、13万吨/年丙烯腈项目,开工建设60万吨/年液态烃综合深加工项目、25万吨/年丁辛醇及备用氢项目、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和30万吨/年PVC项目、5万吨/年蛋氨酸项目、30万吨/年ABS项目等。推进100万吨/年大乙烯项目前期工作。
  纺织服装。重点建设以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形成年产2亿米高档梭织、色织染整面料和年产3000万件服装以及高档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建设桐城鸿润年产500万件羽绒制品、宿松互益年产1.2亿件高档面料等项目、望江申洲年产800万件高档服装。
  造纸及包装印刷。完成安徽华泰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开工建设项目二期,形成年产45万吨高档白卡纸能力。
  农副产品加工。加快建设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建设桐城、怀宁、望江等年加工50万吨的粮食深加工项目、太湖、宿松肉鸡等家禽养殖和屠宰加工项目。建设太湖、岳西茶油生产基地。建设望江联河米业年产1280吨米糠油生产线项目。
  装备制造。年产中速柴油机800台安庆大发中速柴油机生产基地、年产500万只铝包熔缸套等环新汽车零部件项目、枞阳东方造船新增年产2万吨以内成品油轮等项目、桐城盛运年产11万米输送带机械制造项目、潜山精科年产2万台农作物秸杆处理专用机械装备项目。
  建材。建成怀宁上峰水泥两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宿松年开采及深加工100万立方米汉白玉石材工艺品项目。

第二节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技术引进为主、注重自主研发,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大领军企业和关键技术的引进力度,加强规划、政策、项目、载体的引导和支持,着力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500亿元,形成若干支撑我市未来发展新的优势产业。
  新材料。重点发展以乙烯、丙烯、苯乙烯、丙烯腈等石化衍生品为原料的高性能材料,加快发展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塑料、合成树脂、磁性材料等新材料。支持纳米技术在建材、化工等领域应用,发展电子级玻纤布和光纤等节能绿色环保光电材料产业。建成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体、其他新材料为补充的全省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大力实施新能源示范工程,加快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及装备,争创国家级新能源基地。
  节能环保。以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为重点,加快脱硫、脱氮、除尘等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发,发展城市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环保机械、环保材料等产业。建设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电子信息。围绕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船舶电子、汽车电子、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微电子,加快发展电子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和公共服务网络,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优势、高端介入、集中布局,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和新特药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优势、市场前景广的生物医药企业或企业集团。整合医药资源,构建循环产业链,促进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集群发展。加大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和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的研发力度,提升化学制药技术水平。围绕大别山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现代中药技术,提高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
  高端装备制造。围绕现有优势产业,着力提高数控机床、船舶整机、纺织机械、食品加工机械等高端设备制造水平。做大做强鸿庆精机、恒昌机械等骨干企业,加快石化通用机械、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纺织、食品加工、非晶软磁成套设备及零部件加工业。到2015年,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200亿元以上,形成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体系。

  专栏4: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新材料。市化工建设投资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开发项目、华晶公司非晶软磁材料项目、和兴化工生物全降解塑料(PBS)项目、飞凯高分子光电材料项目、桐城恒昌光伏电池材料项目。
  新能源。华能集团2400MW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项目,120万KW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安徽中俊新能源产业园;宿松、岳西、望江、太湖等风力发电,怀宁光伏发电;新建扩建2-3个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发电项目。
  电子信息。东方光大通讯级塑料光纤和光纤设备制造生产线、海康无线电通信系列产品项目、安徽永安年产700万套电能计量电子产品生产线。
  生物医药。潜山卫康医药工业园、奥力欣中药超临界萃取与扩建新兽药项目、宝龙奥沙碘铵片剂项目。
  节能环保。桐城新瑞环保污水集中处理成套设备、桐城攀登集团节能型软启动同速器系列产品、望江索维稀土永磁节能电机项目。

第三节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质量监测。着力创造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品牌,扩大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品牌影响力,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促进企业由生产制造向营销服务延伸,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扩展,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建设企业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制定行业和产品技术标准。

第四节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加快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售后服务、节能减排等环节信息技术改造和融合步伐。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际市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商贸方式的改造。

第五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交通快速通道,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构建“一核两带两轴六组团”的产业框架,加快安庆产业组团和铜池枞产业组团发展,打造对外便捷承接产业转移、对内统筹发展的产业空间体系。“一核”为宜城-枞阳-怀宁集聚核;“两带”为沿江临港产业带和沿合界高速、合九铁路等交通主干道的加工制造产业带;“两轴”为济广高速产业拓展轴、济祁高速产业拓展轴;“六组团”为各县(市)(除枞阳、怀宁外)的开发园区。

第四章 实施三产兴市战略,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集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扩大就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第一节 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围绕石化、轻纺、机械与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建设三大特色物流园区和八大综合物流中心,积极发展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完善物流网络体系。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物流集团,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供应链过程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通互联,建设“立足皖西南、面向长三角、辐射皖赣鄂”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形成“一核”(安庆市区物流产业聚集核)、“两轴”(物流产业沿江发展轴和沿路发展轴)的空间发展格局。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
  金融服务业。积极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来安庆设立分支机构,组建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银行建设,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股地方金融企业。提高政府投资公司的实力和信用等级,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信贷市场规模,做好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工作,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十二五”时期,全市存贷款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5年上市企业达到6家。降低金融准入门槛,推动金融机构相互竞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加强中介机构诚信、法制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安庆金融区。

  科技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兴办科技咨询、工程咨询、专利代理、科技情报等服务机构,积极培育科技市场,建设公共科技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努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完善物联网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产业链,形成物联网基础数据库、研发体系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软件开发等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企业管理、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与调查、广告、租赁、代理、职业中介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产品和方式创新。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商务服务机构,发展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事务所或中介法人机构,引进和培养商务服务人才。规划建设城区中心商务区,集中布局商务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营销中心。拓展农村商务服务,发展法律、信息咨询、农产品交易等中介服务。

第二节 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