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10年广州市体育工作总结和2011年广州市体育工作计划的通知

  3.大力推进群众体育设施建设。一是推进城乡设施建设。以全市亚运场馆改造为契机,全面推进亚运场馆和公园绿化地带的全民健身设施规划建设,完成了17个亚运场馆和9个公园的全民健身设施规划设计工作,部分项目在亚运、亚残运会后开始建设。全年共投入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经费达2000多万元,引导、带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超过亿元。在全市绿化休闲地带建设体育健身设施500多处。海珠区、从化市、南沙区建成区域性的全民健身中心,各区、县级市借亚运东风,大力推进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场地面积大幅增加。二是加强设施更新维护。为切实贯彻落实《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推进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我们实施社区体育设施(健身路径、篮球场)挂牌公示制度,明确“属地管理”职责,落实健身点的责任主体,不断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改造、修缮力度。重点改造建成时间较长、磨损严重以及功能设计不合理、定位不准确的社区体育设施,更新存在安全隐患的陈旧设备,添置适宜不同群体的健身设施。专门拨出近300万元对体育设施进行分期分批的更换和保养,更换健身路径1076条,提升了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在亚运前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条件。三是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以迎亚运为契机,加强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会同市教育局对全市百所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学校的开放情况开展全面检查,拨出100万元专款用于扶持和奖励示范学校,引导全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所,保持95﹪以上向社会开放,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职能部门支持、企业联合管理”的场馆规范化开放模式,有效整合了社区公共体育资源,缓解了广大市民健身需求与场地不足的矛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4.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基层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壮大。市、区(县级市)、街(镇)、居(村)四级健身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深化。通过开展创建广东省体育先进社区活动,社区群众体育组织和健身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新增加3000多个,充分发挥社体中心及单项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全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二是群众体育指导工作作用突出。群体干部队伍、国民体质监测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三支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举办了3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及承办了3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班,新增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800多名。有3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被广东省体育局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一活动点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效应日益彰显。三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生机活跃。以学校为依托,深入开展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活动。通过建立健全俱乐部的管理与评估系统,定期召开俱乐部管理工作培训及经验交流座谈会,有效规范了全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运作与管理。全市31家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举办各类活动参加青少年人数达百万人次。2010年,有7家青少年俱乐部向省体育局申报家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青少年俱乐部创建活动成效居全国城市前列。同时,以学校和俱乐部为阵地,全市各级开展“百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982项次,参加青少年达100万人次。
  5.群众体育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市民体质越来越好。根据2010年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抽样检测结果,广州市国民体质指数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比,体质总体优秀率23.0%,高出省平均水平4.42个百分点,良好率96.4%,高出省平均水平4.92个百分点,超过2005年度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同类指标水平,比2005年第二次广州市的抽样指标优秀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良好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检测结果显示,广州市民近年来综合体质水平呈逐年上级的趋势。二是创先、创建工作卓有成效。2010年,全市有2个单位获全国体育节先进单位称号、13个获广东省体育节先进单位称号、有13条街道获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街道)称号。会同市民宗局、市残联共同组队参加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会获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任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