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专栏1:气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1.县级气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新改扩建基准、基本站和一般站业务用房和辅助用房;新改扩建台站值班公寓;改造台站观测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新建改造台站供水、供电、供暖、道路、围墙、护坡、大门、排污、庭院环境、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备县局的工作用车。
  2.市州级气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新改扩建市州气象局业务用房和辅助用房;整治改造市州局工作生活环境;更新市局的工作用车。
  3.省级气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在兰州市新建省级人影指挥中心;维修改造省局业务大楼、职工活动室及附属设施。
  4.基层台站气象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气象科普场馆、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实施基层台站气象文化提升工作,满足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和职工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六、加强法规和标准化建设,提高气象依法行政能力
  (一)健全气象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为主体,制定出台人工影响天气、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防御等政府规章。建立健全以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气象信息、气象预测预报与气象服务,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预报评估,气象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等为重点的气象技术标准体系。参与制订气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15项,出台气象地方标准10─20项。
  (二)加强气象依法行政。
  健全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切实加强市州级气象法制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气象执法监督。切实履行气象及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社会管理职能,实现部门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保护好气象设施及探测环境,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探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气象信息发布等活动,加强对施放气球的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第四章 重点工程



  “十二五”时期,通过实施气象重点工程建设,有效提升气象预报预测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强化政府公共气象服务职能,提供更多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初步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现全省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一、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
  甘肃祁连山区主要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和嘉峪关5市,是我省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人口聚居区。实施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有利于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逐步恢复和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对提高我省防灾减灾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专栏2: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建设
  1.人工增雨作业系统建设。人工增雨作业系统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和必要的设施建设。人工增雨作业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飞机增雨作业系统和地面作业系统。飞机增雨作业系统要在张掖建立一个飞机人影作业基地,同时对中川飞机增雨基地进行改造完善。地面作业系统包括人影作业装置配备,在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和金昌、黑河流域的张掖和疏勒河流域的酒泉分别建立一个供地面指挥、作业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地面作业基地。
  2.人工增雨监测系统建设。在祁连山三大流域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流域分别建立地面观测系统、高空探测系统和机载测量系统。
  (1)地面观测系统建设。建设祁连山地面监测点,在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流域地面作业基地和张掖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基地建设雨滴谱仪。
  (2)高空观测系统建设。在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流域地面作业基地分别建立移动双偏振全相参多普勒雷达和35通道微波辐射计。新建一套移动风廓线仪、移动探空系统和移动双偏振毫米波段雷达。建设祁连山雷电监测网,以便保证增雨飞机作业的安全。
  (3)机载测量系统建设。为增雨飞机配置一套机载测量系统,在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流域地面作业基地各建设一套飞机作业信息地面接收处理系统。
  3.人影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在张掖建立祁连山飞机增雨监测指挥系统,在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流域分别建立地面增雨监测指挥系统,在祁连山区域内的18个县区建立地面作业指挥平台。建立全省人影省级指挥系统。
  4.人影作业效果评估系统建设。在祁连山区开展人工增雨效果评估试验,建设作业效果检验评估系统。
  5.人影信息传输与运行保障系统建设。信息传输系统建设,主要依托公共网络和现有甘肃气象信息网络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按照本项目工程对气象信息网络的总体要求,以公网为主、专网为辅的建设原则,扩充和完善信息网络系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