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加速花卉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出台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培育首都花卉产业领军企业;引进培育名优花卉品种100个,新建花卉示范基地47公顷;加强花卉销售流通体系建设,新建花卉园艺中心、品牌连锁花店3到5个。
三是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种苗、蜂业,为农民就业增收搭建广阔舞台。
四、繁荣生态文化,惠及城乡人民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各类筹展工作。推进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各项前期建设工作;推进第十一届中国菊花展览会前期筹备、基础设施和招商招展等基础工作;完成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重庆第八届园博会北京园建设工作;策划包装中国生态博物馆等重大园林文化创意项目。
二是精心策划包装一批特色文化活动。继续开展好国庆游园、景观布置和果品观光采摘游、花卉文化欣赏游、森林健康休闲游等文化活动,使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园林绿化成果。加强对公园品牌文化活动的研究与推广,策划包装一批社会效益明显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
三是全面加强公园景区管理服务。按照“生态建园、文化兴园、科技强园、服务立园”的思路,强化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分级分类管理,深入开展精品公园、重点公园审定评比工作,完善公园景区信息服务系统,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研究确定全市主要公园和历史名园名单,探索加强公园执法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加强新改扩建公园的行政许可,提高建设水平。
五、发动全民尽责,树立文明理念
一是做好首都全民义务植树五大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义务植树责任区和基地管理,全年完成义务植树400万株。精心组织好全民义务植树30周年纪念和国际森林年系列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增绿、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创建花园式单位120个、花园式社区40个、园林小城镇5个、首都绿色村庄80个。
三是全面推进林业碳汇工作,探索开展自愿碳交易,积极推动碳汇基金发展,出台“北京市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努力形成政府倡导、宣传推动、全民参与、自觉自愿的良性发展机制。
完成任务的措施保障:
(一)大力推进政策机制创新。一是深化林改政策研究。进一步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下半年认真开展矛盾调处、经验总结和检查验收、巩固提高等工作,并全面兑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真正使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要针对林改中反映出来的普遍性、政策性问题,集中进行梳理,认真研究分析,抓紧制定产业扶持、林权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和社会化服务等相关的配套政策,着力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二是加强资源管理政策研究。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加强对郊野公园、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保护小区等养护管理政策的研究,认真研究城市立体空间绿化、森林采伐管理等政策,力争尽快出台专门意见;健全林木绿地资源管理机制,促进专业管理向社会化、市场化管理转变。重点制定好改变绿地性质和用途、临时占用绿地和代征绿地移交等一批管理办法。三是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认真落实调研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坚持每年抓住重大政策问题、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决策事项和重点突出矛盾,集中力量组织开展有深度、高水平的调研活动,择优向市局申报优秀调研成果。今年要重点围绕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三个园林”行动计划、如何推进园林绿化结构调整和管理方式转变、如何促进园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搞好课题研究,力争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调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