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存量人才培养全面展开。各区县、各单位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特点,积极抓好现有存量人才的培养。市中心医院建设了高标准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对全院349名临床医师进行基本技能考核,在全省44家三级综合医院护理岗位能手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市第一医院制定《关于加强院内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规定》,实行量化考核,学分管理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职称聘任、执业注册“四挂钩”,在职培训硕士研究生16人,本科108人。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境内外培养项目进展顺利,8名同志先后赴美国、德国进行三个月的临床研修。市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等与高等医学院校合作举办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培养硕士130余名,提升了临床医师的技能和学历水平。市中医医院“全国、全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人员培养计划”走在全省同级医院前列,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临床人才,2人被评为省名中医。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强化三基训练、提升诊疗水平”活动,各单位积极组队参加“全市万人医疗急救技能大赛”,提升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技术水平。学术氛围日益浓厚。今年市属单位组织320余人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和进行学术交流,承办全国、省级学术交流会7次,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做学术报告10余场。市第七人民医院投入242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市第四人民医院等选派人员到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有效提高了重点学科的技术水平。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市属医院积极做好对区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扶工作,目前已下派帮扶人员584人。市对区县,区县对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实现全覆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四是激发各类人才活力。各单位对名医补贴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至500元。完善名医名科管理办法,加大名医名科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名医名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属卫生单位普遍实行了在严格考核基础上的绩效工资制,工资待遇与考核结果挂钩。市中心医院先后出台有关规定,表彰奖励了一批在科研、新技术、新业务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一次性奖励284人次,金额415529元,有效调动了人才的创新创业创优热情。市第八人民医院鼓励高层次人才参与医院决策,对医院大额资金使用、设备购置等重大事项征求专家意见。齐鲁石化医院集团实施青年员工轮岗制度及定期考核制度,调动医护人员提高技能的积极性。鼓励科技创新。制定出台了激励办法,有效调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科研、进修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今年上报省市卫生科技立项课题51项,比去年增加29项,增长131%,其中5项课题列入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有资项目,2项列入市科技发展计划有资项目,获科研经费24.4万元。临淄区医院2007年始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鼓励新技术、新业务开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