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在国家《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和我省质量兴省战略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各省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对照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和我省《质量兴省战略工作方案》,制定本地工业产品质量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步骤和具体措施。要把具体工作与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开展的推广和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活动,以及优秀QC小组、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优秀推进者、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总结经验、合理试点,放大典型示范效应。

  (二)把加强工业行业质量管理与扩大内需、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是国家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参与民生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要重点抓好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健康和食用安全;抓好工业服务领域质量监管,鼓励制造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面向服务的战略转型,全面提高我省工业领域质量总体水平。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两化融合”作为提升我省工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是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在装备制造、汽车、食品等行业推广应用信息化集成制造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二是创新发展思路,引导企业走以信息化提升服务质量的道路,为我省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势,建立全省工业产品质量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开拓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新领域,为扩展和延长我省工业产品价值链条、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协调,建立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协同推进机制。作为全省工业主管部门,省工信厅积极协调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质监局等部门,寻求建立加强我省工业产品质量联合协调工作机制的途径,研究制定促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办法及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产品质量振兴规划,组织产品技术创新和工业技术改造,推进质量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及贯彻实施,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健全质量监管体制等,形成系统的工作推进机制。

  (五)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指导支持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将产品质量安全视为首要责任,把着力点放在严格生产标准、完备生产条件、确保产品质量、生产优质产品上,从而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充分发挥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利用质量调查、加强质量培训、推广先进质量理念、行规行约等手段,指导支持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和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形成“政府指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诚信”的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