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目标
围绕实现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标,加大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到2012年,我省工业产品和主导优势产业产品总体质量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形成一批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原材料行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在服装及纺织等消费品领域,努力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相当经济规模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机械行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工艺、标准的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化,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在每个行业内形成3-5个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
四、重点工作
(一)重点抓好质量兴企工作
1、建立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快推进质量兴企工作。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一是在全省工业企业中建立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法人代表担任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位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增强全员、全过程的质量责任意识;二是适时组织企业法人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法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意识,切实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三是对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电子档案,做好备案记录,明确管理目标,管理职责及考核奖惩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2、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为契机,大力推进工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建立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特种设备安全体系,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科学运行, 并积极引导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到2012年,在全省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体系认证率达到80%以上,强制性产品认证率达到100%的目标。
一是抓好工业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对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组织制订一批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所急需的标准。对我省食品、有色、装备制造、化工、汽车、钢铁、纺织服装、建材、电工电器、信息化、轻工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等行业,积极开展重点工业产品的达标备案管理工作。二是抓好计量体系建设。对重点企业,建立计量器具技术档案,制定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实行计量器具技术状况动态管理。三是抓好企业质量体系建设。要做好产品质量发展规划,对全省工业企业,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食品企业,必须成立质量管理领导机构,建立一套从产品研发、生产、出厂到销售的全过程产品质量监控网络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四是抓好特种设备安全体系建设。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按周期检定计划执行周期检定,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和参加岗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