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文化创意。以市场化理念开发文化资源,以产业化思路策划创意项目,着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软实力,打造滨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充分挖掘滨州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拓展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科学地把现代文明、历史神韵、自然特色融于城市建设,把特色文化融入城市景观,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加快黄河文化博览园、鼎龙民俗文化园、滨州市民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功能定位,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建设设计、广告设计、咨询策划、软件、传媒创意、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等创意产业,通过科技支撑和市场化运作,把创意产业发展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亮点。
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载体建设,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群。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建设是推动全市服务业繁荣发展的总抓手,必须以实施市级领导分工指导责任制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一是提升重点城区发展层次。引导10个重点城区在规划城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时,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统筹规划、同步安排,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搞好城区内各类园区的整合,逐步改变城市经济片面依靠工业发展、单一考虑工业园区布局的做法,根据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有条件的经济园区内部或周边,规划建设服务业园区,加快服务业产业集聚,使两类园区功能上互为补充、发展上相互促进。二是推进重点园区配套完善。引导20个重点园区以“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的要求,编制园区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明确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形成区域、城市、产业、行业、园区联动发展、配套发展的整体效应,为实现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制定出台吸引各类企业入园区建设的具体办法,鼓励服务业企业集聚,凡园区内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服务业重点项目,优先落实土地供应、投资补贴等政策;对园区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切实提升园区的生机和活力,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配套发展的格局,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提高重点企业市场竞争力。引导30家重点企业按照“主业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的要求,通过集约经营提升发展活力,通过资产经营强化扩张能力,通过跨区域经济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企业搞好产业政策引导、发展战略定位和项目策划、报批等工作,积极为重点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引导资金投向,在国家和省、市各级引导资金、基本建设资金、信贷资金等的争取和使用上最大限度向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倾斜,着力解决重点企业资金投入难题。
(二)抓好市场培育,夯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一是培育市场需求。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引导和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实行主辅业务分离,促进研究开发、设计创意、信息咨询、物流、营销等企业内部服务需求市场化、社会化,培育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将能够由社会提供的服务业务推向市场,对经批准的信息咨询、会议展览、专业培训、软件开发等服务,实行公开招标或委托社会中介代理。二是培育主体队伍。引导企业优化产权结构,推行公司法人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批发零售、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和科技服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优势企业,采取股份制改造、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多元化投资主体、主业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三是培育行业组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在生产性服务行业加快培育一批独立公正、行为规范、运作有序、代表性强、公信力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业协会、商会,并发挥其在制定技术标准、企业策划、行业规划、协调服务、自律管理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