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  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司考题库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 案例趋势 |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江门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六)加强高素质队伍建设。

  1.建设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打造管理内行、业务精通、理念创新的校长队伍。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逐步推行公选校长制度;完善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制。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治校能力。继续开展 “名校长”评选活动,加强校长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提高校长的教育、教学能力。完善中小学校长后备力量选拔、培养机制。遵循教育工作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配备中小学校领导班子。

  健全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考核、监督等工作制度,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造治理能力强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加强教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市一级教科所。

  2.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名班主任”及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师资格制度管理,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严格教师准入标准,把好教师准入关。加强对学校编制的管理,实行中小学教师信息动态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岗位设置工作,创新聘用方式;健全县域内公办中小学教师(含校长)定期交流制度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均衡配置。积极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完善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及薄弱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聘用管理,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加大对引进具有正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的政策优惠力度,对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高等院校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3.整体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形成全员培训以远程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为主的培训体系。推进教师培训现代化,加快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培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吸引优秀毕业生到我市欠发达地区农村任教,加快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完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实训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新机制,通过校企合作途径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各级政府设立专项经费,建立特聘教师制度,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优秀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教师实践培训基地,落实专业课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到企业参加实践的制度。

  到2015年,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55%,小学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50%,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0%,高中阶段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以上,高中阶段专任教师中硕士学历(学位)达5%,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60%以上,专任教师中继续教育完成率100%。

  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与公务员收入水平相当。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建设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对在农村边远地区从教的教师的聘任及职称评定给予适当倾斜。对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推进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

  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采取合并、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模式,实行优质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联体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以片或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建立跨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全面提高各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片或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名校办民校、委托管理、兼并重组等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跨区域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主动配合市区、滨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新的机制和管理方式,在滨江新区规划建设一个占地3至4平方公里的教育园区,主要用于引进省内名校、市区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院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