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积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年)》,推进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实行初中优秀毕业生推荐直升优质普通高中。组建了“9+3”普通高中教学联盟。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校际合作办学。支持幼儿教育集团化发展,做大做强优质公办幼儿园。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力推广校园“一卡通”管理,推动教育行政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市普教系统在线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和高考网上巡考系统。积极推动教育合作,选派校长、骨干教师到国(境)外培训,组织中小学校的学生与国(境)外友好城市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新建民办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江门雅图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经省政府批准筹设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的 “江门北理理工职业学院” 已进入筹建阶段。江门市中港英文学校、江门中加柏仁学校和开平金山中学分别入选“广东十佳民办中学”。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成绩斐然,令人鼓舞。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教育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均衡发展及优质化的任务依然很重,县域之间、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依然明显,优质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扩大;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亟待充实完善,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任重道远。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教育事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一方面可以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日益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也对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实现教育强市目标之后,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和内涵发展,实现均衡、优质、特色发展,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将是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是随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全国、全省范围内将掀起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浪潮。目前全省各地都正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各市之间教育发展竞争态势日益激烈。对照《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案(试行)》,我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形势,我市必须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抢抓机遇,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快速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教育整体实力。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优先发展、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夯实教育物质基础,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办学活力,发展校园文化,彰显侨乡教育特色,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使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的先进行列。
(二)发展思路
--贯穿一条主线: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先进市。进一步巩固教育强市成果,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按照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确立各市、区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并以此来统领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抓住两个重点: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多形式多途径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充分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