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苏府〔2011〕53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苏州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进一步提高我市肉菜质量保障水平,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提升监管部门的行政效能,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并列入2011年度市实事项目。根据
商务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确定的基本准则,结合省级试点城市建设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及现有技术条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苏州市肉类蔬菜流通基本情况
我市是农副产品消费大市,据统计,2010年全市猪肉供应量为470.38万头,其中本地屠宰上市为345.83万头。蔬菜上市总量达165万吨。目前全市共有生猪定点屠宰厂(场)67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0家,其中南环桥市场是全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上市交易量占全市上市供应总量的50%以上;农贸市场364家,其中完成标准化改造184家;大卖场(超市)42家是肉菜流通的新型业态,在农副产品市场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日益改变市场供应结构。苏州市城区(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范围内共涉及生猪定点屠宰厂(场)3家、批发市场2家、农贸市场44家(其中标准化改造37家)、大卖场(超市)7家。
我市肉菜消费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在上市总量中,猪肉75%以上、蔬菜70%左右都依靠外地供应,属于典型的消费输入型城市。这种供应结构决定了我市肉菜流通模式主要为批发-二级批发-零售,直营直销仅作为补充,主要集中在大卖场和连锁超市。
此种状况,给肉菜等农副产品的流通带来了溯源难的问题。一是在肉菜流通环节中,由于经营模式复杂多样,尤其是外来肉菜的进销渠道过于分散,缺乏统一、闭环的交易监管平台,无法准确掌握流向;二是在零售、团购等终端消费环节,缺乏现代监管手段,溯源困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不仅将极大地提高监管部门执法监管效率,全面提高我市肉菜流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改善消费者预期,全面提高副食品市场供应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