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广重大技术
加强技术指导,强化集成示范,引导农户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技术到位率。
1、玉米。主推以增密、增肥和覆盖栽培为主的玉米配套高产技术。狠抓落实规范化改制、适期早播、育苗定向移栽、合理密植、水肥耦合等关键技术环节。
2、水稻。主推超高产强化栽培、无盘旱育优化定抛技术,积极示范推广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免耕栽培等省工节本高效技术。狠抓落实旱育保姆(旱秧型和抛秧型)、小中苗壮秧培育、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免耕化学除草等关键技术环节。
3、马铃薯。加快脱毒种薯推广, 主推间套垄作高产栽培、油菜套种马铃薯和稻茬田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狠抓落实适时早播、带状种植、覆膜垄作、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等关键技术环节。
4、小麦。选择最佳播期,主推深沟高厢、免耕露播、稻草覆盖及精量播种等技术。
(三)改进耕作制度
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和改进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 提高土地产出率。旱地坚持规范改制,对无水源保证的“三田一村”改走旱路,推广“双三○”、“双二五”和“双六○”改制模式,为玉米早播早栽打下基础。通过推广两季田稻-芋 / 油模式、旱地麦 / 玉 / 豆 (苕)/ 芋模式, 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在预留空行、幼林果地等种植秋马铃薯。
(四)加强重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防控
1、对自然灾害的防控。根据不同区域常年灾害性气候发生规律和各种主要作物的生育特点, 因地制宜搞好作物布局,在作物品种、栽培技术上主动适应自然条件, 趋利避害。在抗旱措施上,要狠抓“七个以”的制旱措施 ( 即以早制旱、以水制旱、以旱制旱、以改制旱、以调制旱、以科技制旱、以多制旱 ) 的落实; 在抗洪救灾措施上, 要认真落实“七个抓”( 即抓查、救、改、管、备、补、点 ) 的洪灾涝灾后生产自救措施, 尽力弥补灾害损失。
2、对病虫草鼠害的防控。强化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加快植保机防队建设。小麦,重点防控条锈病、赤霉病、麦蚜、白粉病等。水稻,重点推广带药移栽、叶瘟挑治、加强穗期预防和防治、稻鸭共育防虫(草)、杀虫灯、性诱剂诱虫、生物农药控制病虫等技术,搞好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的防治。要突出推广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稻瘟病 (杂糯间栽)技术,抓好落实糯稻品种搭配和合理密植等技术环节。玉米,重点推广生物导弹技术、大喇叭口药剂点心、杀虫灯诱虫、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等技术, 搞好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螟等的防治。马铃薯,通过选用无病种薯和抗病良种,实行合理轮作, 抓好种薯消毒, 防止切薯传病, 消灭中心病株,实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搞好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瓢虫、地老虎、蛇虫等的防治。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