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加大税费、财政、土地、价格、注册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提升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突出抓好物流、文化和旅游三大产业,强化金融、会展、创意、服务外包四个产业,搞好西安国际港务区等五大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五大物流体系,抓紧建设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推进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尽快形成规模,加强西部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动漫产业基地、黄帝陵人文始祖文化、文艺路一条街等建设。促进关中人文游、陕南山水游和延安红色旅游加快发展。整合服务外包资源,全面推进西安服务外包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形成服务经济新格局,支持西安市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启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强力打造陕西服务品牌。
4积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集中推进城镇化,继续抓好107个建制镇和83个县城,实施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镇标准化配套设施。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扶贫攻坚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鼓励农民进城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按照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的总体战略,全面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深入推进西咸新区建设,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加快组团式开发,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生态农业,统筹渭河生态景观建设和综合治理。强力推进煤电基地和煤化工项目,组织实施陕甘宁蒙“金三角”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协调配合,促进央企投资项目按计划开工。切实提高能源资源科学管理水平,有序实施煤矿整合。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安康、汉中、商洛三大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和示范园区建设,支持陕南地区适度发展能源产业和煤化工下游产业,加大有色资源勘探、利用力度,尽快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
5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安排投资420亿元,强化市县配套资金落实,确保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5.54万套、公共租赁住房13.1万套、棚户区改造1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7万户。认真抓好就业政策到位,发挥好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培训就业和维权“三位一体”,有序引导农民外出就业,积极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抓紧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继续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建设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蛋奶工程”,加强学前教育,搞好“985”、“211”工程及特色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建设。启动汉长安城和秦都城大遗址保护项目,推进县镇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文化精品创作。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争取再建设11个新农村电气化县,全面完成“气化陕西”工程覆盖全省市区任务并向县城和中心镇延伸。实施《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和《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加强组织协调,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实现扶贫重点从县域向乡镇、村户转变。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提高人才素质和水平。
6继续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千方百计落实规划、土地、环评、节能等建设条件,切实加强项目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扩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安排省级重点项目430个,年度投资2300亿元,其中续建190个,新开工50个,前期190个。有序启动实施富民强省十大工程和“58123”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落实中央各类建设资金,高标准、高起点谋划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开工建设。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增加各级财政资金投入,推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项目资金对接,鼓励通过IPO、定向增发等方式融集资金,进一步扩大企业债券规模。全面落实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公司、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