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范工程项目的申报须结合市、区政府实事工程。老城区项目限于金阊区、沧浪区和平江区填报,鼓励老城区单位与市有关部门条线或与市区综合医院等合作申报。
2、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示范地或技术应用单位,优先支持实施地在老城区的应用研究项目。
3、医药及生物技术项目优先支持能在3年内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批件或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证书的项目。
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根据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支撑产业创新为主线,着力提升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541101 企业院士工作站
重点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引进院士等高端创新团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平台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新建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本年度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与省科技计划衔接,实施联动匹配支持。对于申报了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而未立项的,苏州市给予挂牌筹建。
540401 重大研发机构
以培育地标型科技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为目标,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产业振兴计划所确定的领域,部署建设若干个企业研究院。
申报条件:重大研发机构的依托单位为我市省内居前的行业骨干企业,技术水平领先,建有省级以上载体,拥有行业知名专家领衔的100人以上的创新研发团队,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充分整合境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建设期间企业年科技设施建设与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不低于3%,研发面积不少于2000㎡,地方主管部门配套不低于市拨经费的50%。
具体申报方式采取与各市、区科技局协商后定向组织。
对于新兴产业领域立项建设的企业研究院,将在技术专项中予以支持。
对产业振兴计划领域立项建设的企业研究院,技术研发方向明确、地方列入重点扶持建设的,经协商论证后授牌,以企业和所在地方资金为主启动建设。
540601 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面向产业的高技术重点实验室,要围绕《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指引》确定的十大领域建立,原则上应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建;面向民生科技、社会发展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主要由公益性事业单位建设。
此外,对近两年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在完成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对于创新成果突出的实验室给予滚动支持。
申报条件:承担单位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研究与实验场地;新增建设资金500万元以上;有20人以上的科研团队,其中10人以上需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的重点实验室必须与本地骨干企业联合共建,签订共建协议。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相关资源面向企业及社会开放。
540501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分三类立项支持:
1、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进一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重点在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新型平板显示和智能电网等四大产业,以支撑和服务新兴产业为目标,部署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以提升公益性科技服务能力为重点,继续支持一批公益性特色业务建设项目。包括依托数据或信息资源,借助软硬件系统,对外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对农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种苗,种、养殖技术以及产后技术服务的农业科技服务;环保、卫生、公众安全等领域的公益科技服务。
3、对近两年立项建设的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完成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对运营规范,技术实力雄厚,服务成果突出,促进产业发展明显的给予滚动支持。优先支持拥有省级以上认证资质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申报条件: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方向应符合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拥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服务场所;新增建设投资300万元以上或累计总投入1000万元以上(农业类平台应新增建设投资100万元以上或累计总投入500万元以上);有15人以上的技术服务团队,其中5人以上需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申报单位应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或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
540801 科技创业服务平台
以吸引科技人才创业、扶持高科技初创企业成长和培育新兴产业为目标,扶持城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创业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本年度重点支持新建创业服务中心和大学科技园的商务、咨询、信息等服务和管理平台建设。
540701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继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用科技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今年实现70%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目标。
项目承担单位应具有研发场地,配备必需的分析试验仪器,拥有专业研发队伍,具有稳定的研发投入,研发方向和目标明确。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常年申报,每年度分两次认定,建设资金主要以单位自筹为主,鼓励各市、区给予经费支持。对于建设成效明显的市级工程将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重点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和跨国技术转移,推动建立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和合作创新载体,促进海外优秀创新成果和杰出科技人才的集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560001 技术合作创新
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及以色列、俄罗斯、日本等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支持企业联合境外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围绕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开展合作研发;支持企业为引进世界领先技术而开展的合作项目,并通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发展。
560002 建立国际创新联盟
支持企业与境外研发机构、大学、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资源整合、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建立国际创新联盟,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对接洽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