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提高单产为目标,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要求,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确保县县都有一个行政班子、一支专家队伍、一条技术路线、一套经营机制,精心组织,夯实举措,力求实效。进一步扩大高产创建示范范围,实现县县覆盖,加大整乡、整场制推进力度,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探索整县制推进,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粮食单产提高5公斤以上。
五、大力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深入开展“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省财政新增安排1000万元支持水稻工厂化育秧,在全省建设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100个,示范面积10万亩,并在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支持、农艺结合等方面给予扶持,力争水稻插秧机保有量突破1万台,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650万亩、机插秧应用比率达到13%。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扶持农机专业化作业队发展,加快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力争水稻农机化率达到50%。增加农机购置补贴投入,扩大农机产品补贴范围,向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向插秧、病虫害防治、烘干和深加工机械倾斜。
六、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与指导。大力推广超级稻,主推符合当地生态特点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实现水稻良种展示示范县县全覆盖,保持全省水稻良种覆盖率98%。加大水稻双季抛秧、免耕等轻型栽培技术和超级稻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水稻种植新模式、新技术试验和示范。在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秸秆腐熟还田和绿肥扩种示范推广面积,积极开展鄱阳湖地区商品有机肥补助试点。积极推广农药减量和绿色防控技术。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大会战,动员农业科研、院校、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蹲点包片,搞好科技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步伐,健全完善区域站功能,搭建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平台,及时解决粮食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七、鼓励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性和季节性流转,加强土地流转市场价格监管,协调承租双方利益关系,探索开展土地流转补贴试点。支持粮食规模化种植,继续对规模经营的耕地进行整治改造提升,继续实行种粮大户直接补贴政策。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创办合作社。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粮食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粮食生产,培育壮大粮食专业化生产新主体。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和种粮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积极打造有竞争力的江西大米品牌,不断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努力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
八、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预警应急机制。全面推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县县覆盖,力争全省粮食因病虫害损失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健全救灾水稻救灾种子储备制度,对气候异常年份因灾受损的贫困农户恢复生产免费发放种子。继续执行水稻政策性保险政策,将水稻政策性保险扩大到全省种粮农户。积极推进农情调度、病虫监测预警、农田质量监测数字化建设,提高防灾减灾保障服务能力。健全为农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和综合服务站建设,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扩大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加强人工增雨和防雹体系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