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划整体教学的运行体系
“五课”教研是一种基于教师引导、学生求知、学用结合、吸纳借鉴、总结反馈的立体化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诸环节中,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导学的切入、过程的设计、问题的拟定、活动的创设、教学的测评都能有机渗透进对学生学习、探究的关照和吸引。立足学生学习,要求整个教学的运作体系中时时都能看到学生忙碌的身影(查阅资料、加工教材、操作、实验、展示作品)、听到学生交流的声音(演说、质疑、讨论),感受到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求知的激情。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运行体系的建构必须立足学生学习,科学界定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标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重点,解决不同学段的教学衔接,努力缩小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之间的落差;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良好教风,丰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学习,既为优秀学生发展创设空间,又为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提供平台。
三、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示范课和研究课要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独立操作。“合作”旨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探究”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生态课堂
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必须营造一个民主、互动、和谐的生态教学环境。首先,要在民主、平等、宽松、宽容、赏识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乐于学习、研讨。其次,要在多重对话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多种空间形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效课堂信息交流反馈网络。课堂上要密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现心灵和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和既定目标的诱导,确保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组、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学组之间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学习的信息交流反馈网络。再次,要以课程目标为基准,以激励性评价为动力来评价学生。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理论对全体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评价时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体验过程。
五、建立全面覆盖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