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使每位市民都成为洛阳旅游的宣传员、营销员,都成为洛阳旅游的服务员、接待员,不断提高市民素质,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旅游下乡村工程
1. 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组织编制洛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指导推动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各县(市、区)要以小城镇建设和“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创建活动为依托,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详细规划,将乡村旅游规划与城乡规划相衔接,统一编制、统一实施,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对靠近城市、景区、旅游干线的村镇,要突破行政区划,突出资源特色,规划建设一批环城市乡村旅游带、大景区(旅游干线)周边乡村旅游集聚区,实现互补开发,错位发展。
2. 打造精品乡村旅游项目。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低碳乡村旅游项目。培育一批特色采摘基地。建设樱桃、葡萄、红提、草莓、苹果、梨、柿子、西瓜、蔬菜等特色采摘基地,集中推出20处市级生态示范采摘园区;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镇。重点推进以伏牛山生态休闲区为代表的山水度假旅游主题小镇,以西泰山生态休闲小镇为代表的乡村生态小镇,以九龙山、土古洞龙凤温泉山庄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小镇,以小浪底西霞院、陆浑水库、龙隐湖、玉马湖为代表的湖畔度假小镇,以杜康仙庄为代表的酒文化风情小镇,以新安县铁门镇、孟津县会盟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古镇,以重渡沟、养子沟、木札岭龙王村、卧龙谷水磨村为代表的农家风情小镇,以北冶为代表的花卉小镇;开发一批休闲度假营地和自驾车营地。以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山水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发展自驾车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开发建设伏牛山、小浪底西霞院、陆浑水库、龙潭峡、龙池十八瀑等一批自驾车营地;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园区。充分利用生态湿地、山林田园等旅游资源,建设苏园生态园、石井南坡生态园、香鹿山生态园、常袋红提生态园、缑氏葡萄生态园、五头樱桃生态园、大坪生态农业观光园、会盟荷花生态园、黄河湿地生态园、洛宁绿竹风情园、红山生态园等一批生态示范园区。
3. 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采取景区带动、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开发休闲农业、休闲渔业等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貌为载体,开发体现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新农村小康之旅”、“魅力乡村之旅”;以豫西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载体,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豫西民俗风情之旅”;以农村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载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为特色,大力开发不同特色的“田园乡村体验之旅”;以山林资源为载体,开发“乡村生态休闲健身之旅”、“森林生态文化之旅”。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