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查项目 | 序号 | 评查内容 | 标准分 | 实得分 | 小计 | 备注 |
实体评查 | 1 | 处罚主体是否有合法资格 | | | | 实体评查有一项不合格即为评查不及格 |
2 | 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 | | |
3 | 处罚依据是否合法充分、适用是否准确; | | | |
4 | 处罚内容是否适当,处罚是否畸轻畸重 | | | |
立案阶段8分 | 1 | 有环保部门名称、文书名称和立案号,有案由信息 | 1 | | | |
2 | 当事人基本情况。包括有明确的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人姓名)、职务、地址、联系电话、组织机构代码等事项. | 2 | | | |
3 | 案件来源。是否来自检查、举报、交办、移送等。 | 1 | | | |
4 | 案情简介。有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等简要内容。 | 1 | | | |
5 | 立案意见。有承办人及承办机构立案意见及签名。 | 1 | | | |
6 | 审批意见。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审批意见及签名。 | 1 | | | |
7 | 立案时间。包括收案、建议立案、批准立案(销案)时间。 | 1 | | | |
调查取证阶段38分 | 1 | 执法人员符合法定人数,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执法。 | 1 | | | |
2 | 亮证,并显示亮证执法过程。 | 1 | | | |
3 | 调查询问笔录格式首部内容应当据实填充(询问时间起讫至分钟。没有相应内容的,划线以示删除。) | 1 | | | |
4 | 规范签名。 | 1 | | | |
调查取证阶段 | 5调查询问笔录13分 | 笔录内容中应有被询问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必要时注明身份证号、单位、职务、联系电话、与当事人的关系等)。 | 1 | | | |
询问笔录内容全面完整,条理清楚(说明执法依据及申请回避权;违法时间、地点、行为、内容、情节、危害后果等清楚明确;当事人相关的违法行为应当一并询问清楚)。 | 2 | | | |
询问中应当指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并责令改正或提出其他合理整改意见或建议。 | 1 | | | |
询问内容要包括影响自由裁量权的相关因素。(如企业规模、当事人是否是再犯、当事人态度等信息) | 7 | | | |
征询被询问人对笔录意见及签名(如拒签,有其他方式佐证)。 | 1 | | | |
笔录中涂改之处经规范处理。 | 1 | | | |
6现场勘察 笔录6分 | 被勘查单位明确。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人姓名)、联系电话。 | 1 | | | |
勘查地点、时间(起讫至分钟)、勘察人、记录人、执法证号、应邀参加人、案由等明确。 | 1 | | | |
现场检查实况表述清楚(如取样的,取样点及个数明确;能与摄存的影像像证据一一对应),勘察平面图绘制正确。 | 1 | | | |
被勘察单位负责人(或个人)、执法人员、参加人签名(如拒签有其他方式佐证)。 | 1 | | | |
抽样取证文书 | 2 | | | |
调查取证阶段 | 7调取与保存证据9分 | 有被取证当事人基本情况及有关证明材料(单位有营业执照、企业代码或其他证明主体资格材料;个人有身份证等证明材料)。 | 1 | | | |
有取证的事由、时间、地点、证物名称等要素。如采集样品等物证的,有采样或取证记录;如现场摄存影像证据的,有证明的事实及时间、地点、摄制人、照摄器材等必要的描述。 | 2 | | | |
提取其他物证的,应有现场情况及物品性状详细描述。记载有关违法事实与行为的具体信息和数据,包括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物品原件、复印件以及要证明的事实及其他必要的描述等。 | 2 | | | |
有被取证人的意见(有被取证人认可的记录)。 | 1 | | | |
有物品处理决定和处理结果的记录。 | 1 | | | |
监测报告合乎规范要求;监测分析结果准确;必要时,应有鉴定结论(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时间、内容及鉴定结论,鉴定单位印章、日期、鉴定人员签名等) | 2 | | | |
8 | 证据链完整,能充分证明违法事实。 | 1 | | | |
9 | 形成案件调查报告。(案由、案件来源、当事人、调查经过、查明事实和证据、处理依据、拟处理意见明确。) | 2 | | | |
10 | 发现当事人有可立即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应作出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或限期改正通知书。 | 1 | | | |
11 | 适用暂扣、查封等强制措施或污染损害赔偿调解程序的,应合法准确规范。 | 1 | | | |
12 | 调查终结报告表规范 | 1 | | | |
告知申辩听证阶段10分 | 1 | 有告知程序。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拟处罚内容、陈述和申辩权或听证申请的完整记载。 | 2 | | | |
2 | 陈述申辩笔录内容规范。案由、陈述申辩时间地点、陈述申辩人、执法人员、记录人、陈述申辩内容、签名等事项明确。 | 2 | | | |
3 | 听证程序。有当事人的听证申请,环保部门的受理决定和听证通知书(听证时间、地点、主持人、申请回避权、行政机关名称及印章、通知时间等),听证结果报本部门负责人。 | 2 | | | |
4 | 听证笔录规范(包括听证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当事人或代理人、调查人员、申请回避权、听证内容、听证步骤、当事人举证材料、各方逐页签名等事项)。 | 2 | | | |
5 | 附送达回证。对事先或听证告知书、听证通知书等附具送达回证(送达时间、地点、被送达人明确;被送达人、送达人及见证人签名;采用其他方式送达,应符合法定程序)。 | 2 | | | |
审查决定 阶段18分 | 1 | 由调查机构将案卷转移给法制机构进行处罚,实现查处分离,要求部门转移承办单写清案卷转移时间、承办人、接收人等相关信息,归档入卷。 | 2 | | | |
2 | 法制机构审查意见。对调查认定的当事人主体、事实、证据、法律依据及执法程序等全面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 2 | | | |
3 | 审批规范,有行政机关内部会签、逐级审核过程,有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 | 2 | | | |
4 | 符合审议条件案件的集体审议,应制作审议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参加人、案由、汇报案情、审议人员主要意见、结论意见、所有参加人员签名) | 1 | | | |
| 5行政处罚决定书 | 处罚决定书名称、字号正确规范。 | 1 | | | |
当事人基本情况清楚、准确 。 | 1 | | | |
有经查明的违法事实和证据。 | 2 | | | |
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理由,法律依据准确、处罚决定内容明确。 | 2 | | | |
有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明确罚款缴付指定银行名称、地址等。 | 2 | | | |
当事人的救济途径。有明确告知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机关名称和有效期限。 | 2 | | | |
有行政处罚决定作出的行政机关名称、印章及作出日期。 | 1 | | | |
送达执行 阶段10分 | 1 | 送达文书规范。包括送达时间、地点、被送达人明确;被送达人、送达人及见证人签名;采用其他方式送达,应符合法定程序。 | 2 | | | |
2 | 执行文书齐全。罚款有相应票据;暂扣、查封、没收等有相应票据或清单;部分履行的,应有延期或分批缴纳等审批文书;进行污染损害赔偿调解的,有相关记录;加处罚款及申请强制执行有相关文书及记载。 | 3 | | | |
3 | 对处以责令停止生产处罚的,结案前有对当事人已经履行停产的现场监察记录。 | 2 | | | |
4 | 结案报告规范。包括案由、当事人、立案日、结案日、办案人员、案情简介、调查经过、处理情况、执行情况、承办人及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结案时间。 | 3 | | | |
案卷制作阶段9分 | 1 | 一案一卷,一案一号。依法不能公开的案件材料和集体审议记录实行一案两卷,装入副卷。 | 1 | | | |
2 | 使用统一规范的卷皮。 | 1 | | | |
3 | 卷内目录填写规范。 | 1 | | | |
4 | 卷内材料排列有序。处罚决定书及其送达文书在前,其余文书按办案程序排列。 | 1 | | | |
5 | 卷内材料有页号。 | 1 | | | |
6 | 装订整齐无金属物。 | 1 | | | |
7 | 纸张无破损、大小规格统一。 | 1 | | | |
8 | 卷内文字应当使用钢笔、签字笔或毛笔。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入卷前应予复印。 | 1 | | | |
9 | 归档。 | 1 | | | |
其他7分 | 1 | 遵循“查处分离”原则。 | 3 | | | |
2 | 遵循“收支两条线”原则。 | 1 | | | |
3 | 文字记录清楚、规范,无错别字,案卷美观、整洁。 | 1 | | | |
4 | 案卷相关材料使用原件 | 1 | | | |
5 | 实施处罚文书使用行政机关印章。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