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加快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建立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严格控制燃煤总量,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创建低碳技术集散地。发展能效等产品交易,探索碳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发展碳金融。增强固碳能力,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3%。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天津"。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光纤宽带网络、新型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普及光纤入户,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和用户接入带宽,加快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物联网,启动一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程,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在政府、行业和公共领域的广泛应用,建成无线传感网。发展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信息和云计算服务四大信息平台。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动电子政务网络及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建设电子政务内网,构建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体系。加快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和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市安全等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灾备中心、安全评测、电子认证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七、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严格执行城市管理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以管理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监督考评体系。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市、区县两级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建管养协调发展,推进养护作业市场化。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面覆盖、整体提升,提高序化净化绿化美化水平,优化城市夜景照明。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计划,加强海河两岸、商贸餐饮旅游等人流聚集地区环卫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质量监管力度,提高城市道路机扫率和水洗率。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搞好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动员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

第八章 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加快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继续实施重大民心工程,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增长的长效机制,促进充分就业。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大项目实施扩大就业,建立重大项目用工计划通报制度,促进就业与项目的对接。以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创业主体。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到2015年,累计新增就业225万人。

  完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统一城乡就业管理服务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构建稳定就业和失业调控机制。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和"4050"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完善困难企业稳岗政策,加强对企业裁员的监控和服务,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关系预警和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方作用,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对劳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实现以技能促就业和劳动力从成本优势到素质优势的转变。

  二、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统筹制定覆盖社会各阶层的增收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使群众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显著增加就业、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人均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地方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例,增强政府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节能力。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增收的体制机制。逐步提高优抚救济人员待遇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标准。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增收工作。拓宽农村居民增收空间和渠道。提高农业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通过增加农村居民就业,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等改革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增加农村居民薪金、租金、股金和保障金收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完善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基本制度。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引导企业合理进行工资分配。完善职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增加收入。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定期发布制度,指导企业合理安排职工工资增长。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技能职工收入水平。建立和完善职工福利制度、欠薪报告制度、职工工资督导制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继续落实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随经济发展、工资水平提高、物价上涨等因素增加缴费和提高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和个人筹资标准,提高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和报销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健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到2015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参保率达到7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完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加大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完善抚恤补助增长机制。按照国家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有关政策建立城乡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无障碍设施。继续深化婚、丧俗改革,积极倡导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四、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加强政策调节,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改善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形成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给力度,完善和创新住房保障方式,强化各级政府住房保障职责。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三种保障性住房,提供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廉租住房租房补贴等三种补贴,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构建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及危陋房屋拆迁居民的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快市区危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十二五"时期,累计新建保障性住房44万套。

  五、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显著提高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拥有量,使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居民健康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健康城市。

  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规范建设全市统一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各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形成较为完善的基本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建立政府补偿机制。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覆盖抽验,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和供应。

  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卫生资源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构建以医学中心为龙头、以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诊疗中心、区县综合医院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组织为基础,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每个街道、社区都有一所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每个村都有卫生室。进一步做强优质卫生资源,新建和改扩建天津医院、胸科医院、环湖医院、中医一附院、中医二附院、医大二附院、医大代谢病医院、三中心医院等。加强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到2015年,全市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3.3人、护师3.5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