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量和排水量一般采用水表或流量计测试,排水量也可采用容积法测试。
重复利用水量一般需安装水表或流量计测试,没有条件安装水表和流量计的,可以采用循环水泵的额定流量与水泵实际工作时间和水泵实际工作效率计算得到。
耗水量较难实际测定,一般以安装水表等有效的计量方法计量取得,也可以根据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平衡的原理,将输入水量减去计量后的排水量,剩余值可以认为是耗水量。
对于供水管网漏失水量的测试,可采用静态测试法或动态估算法。静态测试法是保持管网内的正常压力(≥0.2MPa),停止各用水单元的用水,通过观察各级计量水表的读数测定供水管道的漏失水量。这种方法准确率高,但完全停止用水的情况很难实现。对于不能停止用水的单位用户,可以采用动态估算法。具体是保持管网内正常压力和正常用水工况,在同一时间内准确观察上下两级水表的水量,上级水表的数值之和减去下级水表水量数值之和,当其差值大于上级水表水量之和的4%时,其超出部分可近似认为是供水管网的漏失水量。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暂停测试,查找原因,待问题解决后再进行测试,并将测漏记录及计算结果附于报告中。
漏失水量的测定:
--对于有条件停水的系统或单元,可选择适当的时间,如公休日等,关闭全部用水阀门,若水表继续走动,则表明管网有漏水,水表的读数可近似认为是该区的漏失水量;
--采用容积法或现场安装超声波流量计等方法对全部水表进行校验,当二级水表的计量率为100%时,一级水表计量数值与二级水表计量数值之差即为漏失水量;
--当无条件对全部水表进行校验时,当二级水表的计量率为100%时,一级水表计量数值与二级水表计量数值大于4%时,可近似认为其大于部分为该区的漏失水量。
水量测试的注意事项:
--基本用水单元的输出水量中只有排水量或耗水量,或其中一项水量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认为输出水量与输入水量相等。当排水量和耗水量同时存在时,必须对其中一种水量进行实际测定;--职工浴室和公共卫生间的输出水量只计排水量;
--绿化、茶炉输出水量只计耗水量;
--空调机的冷冻水、锅炉的热水不得计做循环水量,但空调冷却塔循环水应记入循环用水量;--在水质净化处理或加工水的产品(如特殊需要的水或蒸汽)等过程中发生的设备、设施之间的水量传递不得计做串联水量;
--为减少因计量时间不统一而造成的误差,所有计量水表的抄读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应该选择在用水低峰期读数。对于同一处计量水表,每次抄读应该在同一时间完成;
--采用容积法、流速法、堰测法测定水量时,每天应测定三次,其平均值作为一天的测试结果。
7.2.2.3.3 水量参数统计
水量参数以划分的用水单元为统计单位,从最基本的用水单元开始,不同层次的用水单元分别统计。相同层次用水单元的排水量、耗水量、漏失水量、循环水量、串联水量均按同名水量累加计算,但不同层次的水量参数不能重复计算。单位用户的新水量按一级水表的读数累加确定,其它水量参数,包括循环水量、串联水量、耗水量、排水量、漏失水量,均由次级用水单元的同名水量累加得到。
7.2.2.3.4 测试误差控制
由于各用水单元的测试期可能不一致,用水状况的不稳定,以及计量仪表的示值误差等原因,下一层次各用水单元的新水量总数与上层次用水单元新水量之间会出现误差。相邻两级用水单元的误差不得超过其中较高一级用水单元新水量的±4%,误差值超过±4%的用水单元必须重新测试。
7.2.2.3.5 相关用水资料统计
在测试期内应配合抄表工作具体记录与用水相关的其它资料,如当天的住房率、营业额、顾客人数、工作人数,产品的数量、产值,锅炉和冷却塔等用水设备的工作时间等,以便计算各类用水量及用水单耗。
7.2.2.4 数据整理
7.2.2.4.1 水量单位
实际测试水量时,水量单位可选用升每秒、立方米每日,但在汇总计算时,应将水量单位统一为立方米每日。
7.2.2.4.2 水量平衡图
分别对单位用户整体、次级用水单元和基本用水单元进行数据整理,绘制二级或三级水量平衡图。水量平衡图采用流程示意图的形式表示用水单元内水的传递和水量的分配关系,标明水的来源和去向。详见本文件“第8章 水量平衡图与平衡方程”。
7.2.2.4.3 间歇性或季节性用水设备
对于间歇性用水设备,应以正常使用状况下单位时间的水量参数乘以每日正常工作时间,得到日水量参数。对于季节性用水设备,或者存在多台季节性设备且在不同季节工作的情况,如取暖锅炉和制冷空调冷却塔,应分别在其正常工作季节内测试水量参数,分别计算不同季节的日水量参数,并分别确定全年最高月和最低月用水量,连同间歇性和季节性设备的正常工作时段一起列入测试报告。
7.2.2.4.4 临时性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