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导各地积极做好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工作。各省级开发区内都要辟设大学生创业园区,成为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集聚区;强力推进鼓楼创意68文化产业园、泉山软件园等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扎实做好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引进工作。
3.鼓励驻徐高校充分利用相关场所辟建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提档升级、徐州师范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要加快建设、徐州医学院市级大学科技园要加快启动,努力办成大学生等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
4.在徐州高新区建设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化基地,确保3月底前首批创业企业进驻。同时做好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产业化趋势调研工作,加快规划新建标准厂房,年内确保满足20家以上创业企业的产业化生产需求。
5.鼓励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建设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实训工作,年内创建20家市级大学生培训(实训)基地。
三、加强培育。要以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提档升级为目标,加大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导师式指导、创业知识培训、重点企业调度和建立创业问题发现解决机制,推动全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健康发展。
1.建立100人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职业咨询师、行业专家、高校学者等组成,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导师式指导和保姆式服务。
2.根据创业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创业知识培训,全年举办12期创业专题讲座和培训,受训2000人次以上,重点提升创业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3.建立重点企业调度制度。选定50家创业企业进行重点调度,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调度培育方案予以积极扶持引导,并探索建立部门(企业)包挂重点创业企业制度,扶持创业企业加快发展。
4.建立创业问题发现解决机制。积极调研创业企业发展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创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四、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工作指导和规范管理,提高创业企业运行质量,营造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1.建立200人的创业项目评审专家库,由各类专家组成,对申领《创业证》、申请入驻创业园和产业化基地的创业企业进行综合评审。
2.建立入园企业统计制度。把创业园作为服务业的集聚区或孵化区,按季做好企业运行情况统计工作,并实行分类管理。
3.建立创业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大学生创业企业专项奖励办法,对入园和未入园的创业企业进行考核奖励。特别是对在园企业,要以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为依据,对优秀企业进行分层次奖励;对不作为企业进行劝退,使大学生创业园的运转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