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断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经费投入。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将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日常监管和打击假劣的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划拨专项经费,确保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及时、有效、顺利开展。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餐饮具清洗消毒专项整治,严格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采购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原辅料行为。开展特殊药品、高风险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等专项检查,加大对网上邮递药品、药械广告发布的监管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
(二)全面推进“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以强化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为立足点,增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力量,按需要配足配齐人员。各乡(镇、街道)要按照“一专多能、专兼共容”和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原则,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并明确不少于2名的在编专、兼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协管员,在村(居)委会要确定1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两员”的覆盖率要分别达到100%。要加强统筹协调,把食品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创建“规范药房”活动,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两员”补助列入财政预算,将“两网”建设总体要求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围,使全市食品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进一步健全应急体系。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本着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和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机制。整合资源,组建独立的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构建覆盖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实施药品风险评估。要大力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四)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全面启动和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全民教育工程,强化“绿色消费”理念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面、影响面。要加大公共宣传力度,在农村地区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全面宣传报道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执法工作动态,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认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和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