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
(青发〔2010〕15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鲁发〔2010〕13号),现就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1、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内在要求,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2009年达到9249元。但我市农民持续增收的形势依然严峻,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与农民群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与同类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转变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我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根本手段,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繁荣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协调发展。
3、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力争农民收入增幅实现2位数增长。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提高,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50%以上;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提升,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
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提升农民的农业收入
4、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蔬菜、渔业、畜牧、果茶、苗木花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提升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特色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大幅度提高设施农业比重,继续实施规模建设冬暖式大棚每个补贴5000元政策,努力把我市建成国内最高水平的设施农业基地;实施百万亩果茶示范区建设。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高效、休闲渔业;建立支持引导远洋捕捞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远洋捕捞加快发展。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对新建改建且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化养殖场,参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0〕119号)的标准给予奖励补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苗花卉、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增加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
5、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建立完善以公益性农技推广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为载体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镇(街道)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落实人员,强化考核,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农技推广功能;开展农技推广示范镇(街道)建设活动。加快推广优良品种,粮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气象防灾减灾等先进适用技术。依托驻青涉农高校、院所,建立农科教紧密协作机制,推进农科院综合实验示范基地建设。以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