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发现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1. 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市、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论坛年会期间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本辖区和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彼此信息联系,切实落实各项防病措施。
2.加强培训,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2.1 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登革热、霍乱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甲型H1N1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其它相关防控政策的培训,使其明确职责,提高防控意识和报告意识。
2.2 利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墙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3.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3.1 做好论坛年会期间相关活动场所、宾馆等生活场所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室内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及时清理垃圾、污水,开展灭蝇、蚊、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卫生活动,减少各种病菌的滋生和对人体的侵害。
3.2 在公共场所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用品。
3.3 规范开展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工作。
4. 环境监测
开展水质、水产品和其他外环境的肠道病菌的监测;开展虫媒密度监测。
5. 强化疫情监测。
5.1做好参会人员发热、腹泻、黄疸、皮疹等症状的每日监测。
5.2 参会人员出现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佩戴口罩,到论坛会址医务室或医疗机构就诊。根据病情轻重,患者可单独居住一间客房休息治疗或者住院治疗。
5.3 论坛年会期间,各现场医疗点,承办地区周边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要加强对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腹泻病例、发热伴皮疹病例的监测工作,如发现参会人员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腹泻或皮疹症状患者明显增多,应及时将可疑疫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以便及时了解原因,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6. 应急物资、人员储备。
市、县卫生部门应储备充足的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应急预防性药物、检测试剂等防控物资,并组织相应数量的医学观察组与传染病防控组,配备足够的临床经验与流行病学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以便快速、准确判断可能出现的各种传染病疫情,及时应对,防止疫情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