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科技局、发改委负责落实。
12.在节能减排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围绕火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重点抓好24个节能减排项目。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积极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市。
由市发改委、环保局负责落实。
三、旅游带动,集约发展,迅速增加服务业总量
13.坚持以文化旅游业为重点,以十大服务业重大示范项目为带动,不断拓展新领域,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36个,总投资368.6亿元,完成投资141.1亿元。
由市发改委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14.科学编制《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规划纲要》,积极申报全国文物旅游示范区。
由市旅游局、文物局负责落实。
15.办好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小浪底观瀑节和伏牛山滑雪节等,不断提高节会水平。
由市花会办负责落实。
16.加快龙门、小浪底西霞院、隋唐遗址、汉魏故城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栾川等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设契约博物馆和曹休大将军墓博物馆。
由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委会、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文物局负责落实。
17.继续推进机场建设,以包机、途经等形式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力争全年机场客运达到40万人次、国际口岸地位得到巩固。
由市口岸办负责落实。
18.加强区域旅游联合,打造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和伏牛山旅游产业带。全年接待游客663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51.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8亿元。
由市旅游局负责落实。
19.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中移动客服中心、恒生科技园、IDC及灾备中心等信息服务业项目,厦门合一集团中部(洛宁)市场集群基地、通和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国药豫西医药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研发服务、创业服务、知识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业,抓好高新区专利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洛龙炎黄科技园、轴承产业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由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金融办负责落实。
20.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大型服务企业在洛设立总部、营运管理中心、分支机构。加快城乡商贸网络建设,重点抓好正大城市广场、名门广场、升龙广场、宝龙城市广场二期、泉舜财富中心和购物中心等26个大型商业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