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抓收入,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2009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预定增长6%,完成这一任务要努力克服经济减速、结构性减免税费等诸多减收因素。要认真分析研究财税形势,依法治税,据实征收,应收尽收。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不收过头税,不搞“空转”。要加大依法治税工作力度,完善征管手段,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加强对零散税收的征管,促进各项税收稳定增长、均衡足额入库;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确保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
3.建立财税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为加强财税运行分析,及时掌握财税收入的运行特点,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增长,市财政部门与国税、地税、国土、国资委、统计、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每个月份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掌握财税收入情况,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和“保信用”
1.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9年,全市预算安排民生支出42亿元(不包括上年结转支出和省安排支出),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6%。要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把保民生放在首位,确保近年出台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在公共教育方面,继续实施珠海户籍的中小学生十二年免费教育,新建扩建一批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加快城职院一期工程建设。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积极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小病治疗免费”政策资金,完善城乡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公共文化方面,加紧推进歌剧院、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力度。在生活保障方面,提高优抚安置水平,保障社会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在住房保障方面,认真实施《2008年-2010年珠海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总体规划方案》。在就业保障服务方面,加大投入,着力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再就业培训。在新农村建设方面,2009年预算拟安排6,000万元,主要用于村容、村貌、公共基础设施、道路、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2.保障重点项目支出。当前我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要强化支出管理,充分利用有限财政资金投向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项目。一是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及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扶持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航空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投入;三是创新财政投融资体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投入,积极配合做好“十大重点建设工程”。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